​《80年前20名电力工人的”辞职信”:一场无声的抗战壮举》​​


​【20封辞职信揭开尘封往事:80年前电力工人的抗日壮举】​

在江苏镇江供电公司历史博物馆的展柜里,静静躺着20封泛黄的辞职信。这些写于80多年前的信笺,不仅记录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往事,更见证了一群普通电力工人在民族危亡时刻的英勇抉择。近日,随着”国企先辈抗战印记”系列策划的深入,这段被历史尘封的记忆重新浮出水面,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智慧与信仰的故事。


​【至暗时刻:日军铁蹄下的镇江电力】​

1937年12月8日,侵华日军攻入镇江,这座古城顿时陷入血与火的深渊。作为当时镇江唯一的发电厂,大照电灯公司成了日军觊觎的目标。

  • 1938年初​:日军强行派驻4名日本特务参与管理
  • 1940年​:通过垄断供煤,强制征收公司并入伪华中水电公司
  • 日军少佐末弘盛一​:出任社长,实施军事化高压统治

“那时的电厂工人生活在恐惧中。”镇江供电公司党史研究室主任介绍,日军不仅掠夺电力资源,还强迫职工子弟学校改用日语授课,激起强烈民愤。


​【隐蔽战线:一位进步青年的关键作用】​

在黑暗时刻,一位名叫郭维庚的进步青年成为点亮希望的火种。

  • 特殊身份​:大照电灯公司襄理郭咏青之子
  • 地下团员​:受老师谢枫影响成为地下共青团员
  • 独特优势​:以看望父亲名义进出电厂,与工人打成一片

“党组织看中了他的人脉和身份优势。”党史专家指出,正是通过郭维庚,地下党成功发展了发电科科长王培良等5名党员,建立了最初的工人运动网络。


​【辞职抗争:分批进行的智慧之举】​

1941年,随着日军加紧掠夺电力资源,镇江地下工委决定组织工人集体辞职。

策略要点​:

  1. 分批进行​:从厂务科、水道科等非核心部门开始
  2. 先次后主​:避免影响电力生产引发警觉
  3. 积少成多​:逐步扩大辞职规模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软抵抗’。”历史学者分析,从1941年冬到1942年秋,先后有10多名工人以各种理由辞职,最终引发连锁反应。


​【辞职背后的勇气与智慧】​

这些辞职信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 理由多样​:有的称家中有事,有的称身体不适
  • 时间错开​:避免集中辞职引起怀疑
  • 郭咏青协调​:利用其特殊身份减少日方警觉

“每封辞职信都是工人勇气的见证。”镇江供电公司负责人感慨,这些普通工人在强敌面前展现出的民族气节令人动容。


​【历史回响:从辞职信到红色基因】​

如今,这20封辞职信已成为镇江供电公司的珍贵文物。它们不仅是抗战历史的见证,更传承着宝贵的红色基因。

  • 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公司党史教育的重要内容
  • 精神传承​:激励新一代电力人不忘初心
  • 文化符号​:彰显国企人的历史担当

“这些辞职信告诉我们,平凡岗位也能书写不平凡的历史。”党史专家指出,80年前的电力工人用特殊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


​【新闻总结】​

本文通过挖掘20封抗战时期的辞职信,还原了80年前镇江电力工人在日军铁蹄下开展无声抗争的壮举。报道指出,这场精心策划的辞职运动展现了普通工人在民族危亡时刻的智慧与勇气,其精神遗产至今仍激励着新时代的国企人。这段历史不仅是抗战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滋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