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治疗领域,“分型决定疗法” 是医学界遵循的重要原则,尤其是在乳腺癌治疗中,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更是核心指标。长久以来,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只有 ER 阳性的乳腺癌才会对抗雌激素疗法有反应,而像 “三阴性乳腺癌” 这类 ER 阴性的癌症,抗雌激素药物被认为是 “无能为力” 的。然而,日本北海道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却像一颗重磅炸弹,彻底颠覆了这一认知 —— 即便癌细胞不表达雌激素受体,抗雌激素药物依然能抑制肿瘤生长,尤其是与免疫治疗联合使用时,效果更是显著,能延缓甚至阻止肿瘤进展。

雌激素,作为主要的女性激素,早已被证实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激素敏感性肿瘤关系密切。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雌激素主要是通过其受体直接作用于癌细胞,从而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但这次的研究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雌激素不仅作用于肿瘤细胞本身,还会改变肿瘤微环境,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特别是削弱 T 细胞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 也就是说,雌激素在肿瘤的免疫逃逸过程中,可能扮演了 “帮凶” 的角色。
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研究团队对癌症基因组图谱中大量乳腺癌患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即便是在三阴性乳腺癌(ER 阴性、PR 阴性、HER2 阴性)患者中,体内雌激素水平高的患者,其 T 细胞活性也受到了显著抑制,肿瘤更容易生长。随后,研究人员利用小鼠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他们在小鼠体内植入了 ER 阴性的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然后使用了临床上已批准的多种抗雌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其中包括氟维司群(一种强效的雌激素受体降解剂)、他莫昔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阿那曲唑(芳香化酶抑制剂,可降低雌激素合成)。实验结果令人惊讶:这些抗雌激素药物竟然都有效抑制了 ER 阴性肿瘤的生长!这一结果表明,抗雌激素药物并非只能 “对症下药”,还可能通过调控免疫系统来发挥作用。
更让人惊喜的是,当研究人员尝试将抗雌激素药物与常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CTLA-4 抗体联合使用时,效果更是超出预期。CTLA-4 抗体是一种通过解除免疫系统 “刹车” 来增强 T 细胞攻击癌细胞能力的药物。实验显示,单独使用氟维司群,肿瘤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单独使用 CTLA-4 抗体,也有一定的抑瘤效果;而当两者联合使用时,在多数小鼠中竟然实现了肿瘤的完全阻断!
这一研究成果无疑为 ER 阴性癌症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抗雌激素药物与免疫疗法的联合使用,有望成为 ER 阴性乳腺癌乃至其他 ER 阴性癌症治疗的新突破点。它不仅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也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针对这类癌症的有效治疗方案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