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快救救我爸!他喝了整整五瓶农药!”近日,石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61岁的陈伯(化名)因家庭矛盾,一口气喝下约250毫升混合农药(相当于半斤白酒的量),从生死边缘被抢救回来。这场与死神的赛跑,再次见证了该院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硬核实力。

一、生死时速:多学科团队打响”解毒战”
接诊时,陈伯已陷入昏迷10小时,瞳孔缩小如针尖,口角不断流涎,呼吸像破旧的风箱般艰难,大小便失禁且粪便中混着农药残留物——这些典型中毒症状预示着一场恶战。”老年患者器官代偿能力差,毒物吸收快,必须分秒必争!”急诊科医生于正美、覃志军立即启动农药中毒急救预案,一场多学科协作的”解毒战”就此展开。
第一道防线:毒物围剿战
抢救团队兵分三路:一组迅速为陈伯插入胃管,用温盐水反复洗胃,直至引流出清水样液体;另一组通过导泻药物加速肠道毒物排出;同时建立静脉通道,精准使用阿托品对抗乙酰胆碱过量,解磷定复活被抑制的胆碱酯酶。护士长李敏回忆:”当时阿托品用量达常规剂量数倍,患者出现谵妄反应,我们全程监护生命体征调整用药。”
第二道防线:生命支持战
由于农药抑制呼吸中枢,陈伯血氧饱和度骤降至70%,急诊团队立即行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就像给溺水者插上氧气瓶。”主治医师覃志军形容。更凶险的是,毒物引发代谢性酸中毒,团队同步启动血液净化治疗,像”透析”般持续清除血液中的毒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第三道防线:功能修复战
针对陈伯大小便失禁、肠道功能瘫痪的情况,医护人员通过鼻肠管注入营养液,逐步恢复胃肠蠕动;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时,密切监测心肝肾功能,防止多器官衰竭。经过72小时不间断抢救,陈伯的瞳孔终于恢复正常大小,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8%,成功脱离呼吸机。
二、高危群体警示:老年人农药中毒为何更凶险?
据统计,石门县人民医院近年接诊的农药中毒患者中,60岁以上人群占比超60%。急诊科尹祥主任分析,老年人成为”高危群体”有三重原因:一是视力减退易误服,二是独居老人可能因抑郁轻生,三是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中毒后更易引发多器官连锁衰竭。”去年我们收治的78岁患者王奶奶,喝下百草枯后合并急性肾衰和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难度极大。”
三、救命锦囊:如何防范农药悲剧?
尹祥主任提醒,预防农药中毒需做好”三道防护”:安全存放,将农药锁在专门柜子,远离生活区,绝对不用饮料瓶分装;加强关爱,子女要定期探望独居老人,关注其心理健康;科学急救,一旦发现中毒,立即拨打120,切勿盲目催吐(可能加重食道损伤)。”去年我们抢救过一位喝下敌敌畏的老伯,家属自行催吐导致食道撕裂大出血,反而增加了救治难度。”
新闻总结:
石门县人民医院近日成功救治一名口服约250毫升混合农药的61岁老人陈伯。患者入院时已昏迷10小时,出现瞳孔缩小、呼吸困难等典型中毒症状,情况危急。医院急诊科团队迅速启动急救预案,通过洗胃、导泻清除毒物,精准使用解毒剂,气管插管辅助呼吸,血液净化清除毒素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多学科协作救治,经过72小时努力,患者最终转危为安。该院急诊科主任尹祥提醒,农村地区60岁以上老人是农药中毒高危群体,因视力、认知问题及基础疾病,中毒后救治难度大。医院通过标准化流程、定期演练、解毒药物储备优化及健康宣教等措施,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此次成功救治是医院深耕农药中毒救治领域的成果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