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机场半年报:业绩分化,上海机场领先,深圳机场高增长

近日,上海机场、白云机场、深圳机场等一众上市机场纷纷发布半年报,业绩表现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竞争态势和发展潜力。

业绩分化:上海机场领先,北京首都机场亏损

从整体业绩来看,上市机场的业绩呈现出明显的分化。上海机场在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方面均领先于其他机场。今年上半年,上海机场营业总收入达63.53亿元,归母净利润高达10.44亿元,是唯一一家归母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上市机场股。白云机场、深圳机场、厦门空港、海南机场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0亿元、3.12亿元、2.53亿元、1.28亿元,而北京首都机场上半年亏损1.64亿元,不过已连续3年半年报减亏。

在营业总收入增速上,深圳机场表现突出,是唯一一家增速超过10%的上市机场,达12.32%。白云机场、厦门空港、上海机场、海南机场、北京首都机场营业总收入增速分别为7.68%、7.10%、4.78%、2.66%、2.46%。归母净利润增速方面,深圳机场分别达到79.13%、71.32%,高于其他机场,上海机场、厦门空港增速分别为28.14%、1.10%,海南机场则同比下降55.91%。

机场定位:不同角色,各展其能

根据相关指导意见,北京、上海、广州属于“全方位门户复合型枢纽”,着重于洲际连接能力、全球辐射能力;深圳属于“国际航空枢纽区位门户”,着重辐射区域、连接国内航空运输网络与相关国际航空运输通道的链接节点建设;厦门、海口则属于“区域航空枢纽”,着重发挥对非枢纽机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拓展面向特定区域的国际航空运输网络。

上海机场、白云机场、北京首都机场作为“全方位门户复合型枢纽”机场,上海机场规模领先,白云机场在规模领先情况下保持较高归母净利润增速。深圳机场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区位门户”,凭借强劲的主营业务表现,营业收入增速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均位居机场板块上市公司榜首。海南机场参控股多家二线以下城市机场,旗下子公司多亏损,但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是利润贡献主力。

业绩驱动:深圳机场主业强劲,白云机场多元贡献

深圳机场归母净利润增长多为主营业务驱动,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114.19%。公司抢抓发展机遇,客货业务稳步增长,旅客吞吐量、航班起降架次、货邮吞吐量均同比增加,使得营业收入和经营业绩同比提高。白云机场归母净利润增速超70%,由主营业务增长和非经营性损益两方面构成,确认北京沃捷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营业外收入1.53亿元,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仍较为可观,达5.62亿元,同比增长32.17%,且主营业务表现强劲,飞机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等均有增长,国际旅客吞吐量增长显著。

海南机场旗下子公司业绩分化,仅三亚凤凰机场等为盈利状态,其中三亚凤凰机场是利润贡献“大户”,上半年净利润达2.68亿元。

上市机场半年报业绩分化明显,上海机场凭借规模优势领先,深圳机场以强劲的主营业务增长实现高增速,不同定位的机场在发展中各有特点和挑战。未来,各机场需根据自身定位和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