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 AIGC 电影《音符中的密码》上线:AI 复活李亚林、刘世龙,重现 1949 年两岸兄弟信仰对话

2025 年 9 月 1 日,长影出品的中国首部 AIGC 电影《音符中的密码》正式上线,为中国电影产业开启了 “AI 赋能经典 IP” 的全新探索。这部影片不仅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者曹火星的真实兄弟故事为核心,还原 1949 年北平城下跨越海峡的信仰对话,更通过顶尖 AI 数字人技术,让长影表演艺术家李亚林(《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主演)、刘世龙(《英雄儿女》中 “王成” 扮演者)的经典银幕形象重焕生机,实现了两位已故艺术家在大银幕上的 “首次同框合作”,用科技与情怀交织的方式,传递 “两岸同根、血浓于水” 的深沉情感。

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 1949 年北平解放前夕,聚焦曹火星与身在台湾的兄弟之间的隔空对话。作为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革命音乐家,曹火星在战火纷飞中坚守信仰,用旋律唤醒民众;而他的兄弟则在海峡对岸经历着时代的动荡,两人虽身处两地,却始终牵挂彼此、坚守共同的家国情怀。为了让这段历史故事更具感染力,主创团队深入挖掘史料,不仅还原了 1949 年北平的城市风貌、社会氛围,更通过细腻的情节设计,展现曹氏兄弟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与坚守 —— 从书信往来中的牵挂,到隔空哼唱同一首歌谣的默契,再到对 “民族统一” 的共同期盼,每一个细节都紧扣 “两岸同根” 的主题,让观众在光影中感受血脉相连的深情。

值得关注的是,影片在技术层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成为中国首部深度应用 AIGC 技术的电影。主创团队联合 AI 技术团队,以海量影像资料为基础,通过超高清建模、动作捕捉、情感模拟等技术,精准复原了李亚林、刘世龙两位艺术家的面部特征、肢体语言与声音特质。在影片中,李亚林饰演的 “曹火星兄长” 温文尔雅,延续了他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阳光质朴的表演风格;刘世龙饰演的 “北平地下工作者” 则果敢坚毅,重现了《英雄儿女》中 “王成” 的热血气质。当两位 AI 数字人角色同框对手戏时,无论是眼神交流的细腻情绪,还是台词表达的语气节奏,都高度贴近艺术家生前的表演风格,让不少观众感叹 “仿佛看到老艺术家们重返银幕”。

“用 AI 技术复活经典银幕形象,不是简单的‘数字复刻’,而是让优秀艺术精神得以传承的创新尝试。” 影片导演表示,为了确保 AI 数字人的真实性与艺术性,团队不仅邀请了两位艺术家的家属担任艺术顾问,提供珍贵的私人影像与表演细节回忆,还联合电影学院表演系专家,对 AI 角色的表情、动作进行反复调校,最终实现 “技术服务于故事,数字承载情怀” 的创作目标。例如在一场 “兄弟隔空对唱” 的戏份中,AI 技术不仅还原了李亚林、刘世龙的声音特质,还通过唇形同步、肢体律动的精准匹配,让 “对唱” 场景充满情感张力,成为影片的催泪亮点。

作为长影在 “科技 + 红色题材” 领域的全新探索,《音符中的密码》上线后引发广泛关注。不少观众认为,影片既通过真实历史故事传递了红色信仰与两岸情怀,又以 AIGC 技术为电影创作开辟了新路径,为经典 IP 的活化传承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也有业内人士评价,这部影片的尝试,标志着中国电影在 AI 技术应用上从 “技术展示” 迈向 “内容融合”,未来有望推动更多红色题材、经典 IP 通过科技赋能,走进年轻观众的视野。

从还原历史故事到复活经典艺术家,《音符中的密码》用 AIGC 技术搭建起 “过去与现在” 的桥梁。正如影片中曹氏兄弟跨越海峡的牵挂,这部电影也以独特的方式,让红色记忆、经典艺术与当代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在传递 “两岸同根” 深情的同时,为中国电影的创新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