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半导体行业风云突变,美国政府再度挥舞 “制裁大棒”,将矛头指向台积电在大陆的主要芯片厂。9 月 2 日,台积电证实,已接到美方通知,其南京厂的 “经验证最终用户”(VEU)身份将于今年 12 月 31 日到期并被撤销,这一消息瞬间在业内引发轩然大波,台积电在大陆的生产布局及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都面临重大不确定性。

作为全球半导体代工领域的领军企业,台积电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其南京厂主要负责 16 纳米和 28 纳米的成熟制程芯片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物联网、智能手机等多个领域,是台积电全球产能布局的重要一环。自 2022 年美国对半导体出口实施严格管制以来,台积电南京厂一直依赖 VEU 身份,才能自由进口关键芯片制造设备。此次美国撤销豁免,意味着台积电南京厂后续运送必要设备时,必须申请个别批准,这无疑将大大增加运营成本与时间成本,严重影响其产能扩张与设备更新计划。
消息传出后,台积电迅速回应,称正在评估情况,并积极与美国政府沟通,力求将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南京厂正常营运。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即便台积电全力斡旋,此次豁免撤销仍可能带来深远影响。台湾 “经济部” 虽试图淡化影响,称台积电南京厂仅占其整体产能约 3%,未来占比还可能降低,不影响台湾整体产业竞争力。然而,台积电前资深工程师、台北市议员曾献莹指出,看待此事不能仅着眼短期产能占比,从台积电长期战略布局来看,大陆市场潜力巨大,芯片需求持续增长,美国此举将限制台积电在大陆的长远发展,对其全球布局策略构成严峻挑战。
回顾美国半导体出口管制政策,近年来动作频频。此前,三星电子和 SK 海力士在大陆工厂的 VEU 资格已被撤销,如今台积电也未能幸免,美国试图通过限制半导体企业在大陆的产能,阻碍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意图昭然若揭。但事实却可能与美国的预期背道而驰。台湾《经济日报》4 日发表社论指出,美国以撤销 VEU 授权限制企业在大陆成熟制程生产规模,实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以往经验表明,美国的限制措施不仅未能阻止中国大陆设备替代进程,反而加速了本土企业的自主研发与产业本土化,为大陆本土芯片厂创造了更大市场空间。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美国撤销台积电南京厂 VEU 身份,或许将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加速自主创新的 “催化剂”。长期以来,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外部限制下,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此次事件后,国内企业无疑将更加坚定走自主可控道路,加大在设备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减少对外部技术与设备的依赖。而对于台积电而言,如何平衡与美国政府的关系,保障南京厂运营,维护在大陆市场的份额,也将是其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重大考验。
美国撤销台积电南京厂 VEU 豁免,看似针对一家企业,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影响台积电在大陆的生产布局,更可能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格局。在这场半导体产业的 “博弈战” 中,中国半导体产业正面临挑战,但也迎来加速自主创新的机遇。未来,随着国内企业技术实力的提升与产业生态的完善,或许将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