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运行的关键节点,央行再次出手,为市场注入一剂 “强心针”。9 月 4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重磅公告,为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充裕,将于 9 月 5 日开展一场规模高达 10000 亿元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设定为 3 个月(91 天)。这一举措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金融市场激起千层浪,引发各方高度关注。

买断式逆回购作为央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其操作原理是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由交易商购回这些证券,以此实现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目的。此次央行大规模开展买断式逆回购,释放出强烈的稳市场信号。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9 月 5 日恰好有 10000 亿 3 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此次操作相当于对本月到期的 3 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进行等量续作,确保市场流动性平稳过渡。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流动性到期压力不容小觑。除了上述到期的 3 个月期逆回购,还有 3000 亿 6 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以及 3000 亿元 1 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面对如此复杂的资金到期局面,央行此次操作显得尤为关键。王青预计,鉴于 6 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同样有到期压力,央行在本月很可能还会开展一次相关操作,且有加量续作的可能性。
从宏观经济背景来看,央行此举有着深刻的现实考量。一方面,9 月正值政府债券发行高峰期,大规模的债券发行需要稳定的市场流动性作为支撑,央行通过投放流动性,能有效助力政府债券顺利发行,避免因资金紧张导致发行受阻或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当月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量高达 3.5 万亿,处于年内次高水平,大量存单到期意味着银行面临资金回笼压力,此时央行出手,能缓解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紧张局面。此外,当下股市走强,居民存款 “搬家” 现象明显,资金流向股市在一定程度上收紧了市场资金面,央行的操作恰好能对冲这一不利影响。
对于市场而言,央行的操作无疑是一颗 “定心丸”。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因流动性波动引发市场恐慌。在政策传导上,这也释放出数量型政策工具持续加力的信号,表明货币政策将延续支持性立场,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回顾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历程,自 2024 年 10 月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以来,该工具已逐渐成为央行调节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抓手。此次大规模操作,再次彰显央行在复杂经济形势下,精准调控市场流动性的决心与能力。随着 9 月 5 日操作的落地,市场流动性将迎来新一轮的优化与调整,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有望在充裕的流动性环境中,实现更稳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