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睡眠问题正悄然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隐患。你是否常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或是睡眠质量不佳,白天昏昏沉沉?你知道吗,睡眠与痴呆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低下,可能会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今天,就为大家带来改善睡眠的“10 – 3 – 2 – 1”睡眠法,同时揭秘吃安眠药是否会增加痴呆风险。

睡眠与痴呆症:不容忽视的联系
研究表明,睡眠在人体健康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大脑的保护和修复。长期的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低下,会影响大脑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导致大脑中β – 淀粉样蛋白等有害物质的堆积,进而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良好的睡眠就像是大脑的“清洁工”,能够帮助清除这些有害物质,维持大脑的健康。因此,改善睡眠习惯不仅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更是预防痴呆症的重要举措。
“10 – 3 – 2 – 1”睡眠法,助你拥有好睡眠
睡前10小时停止摄入咖啡因
咖啡因是一种常见的兴奋剂,广泛存在于咖啡、茶、软饮料和巧克力等食物中。它进入血液循环后30到60分钟内开始影响身体,半衰期为3至5小时,会阻断让你感到困倦的腺苷受体,减少慢波睡眠,增加焦虑和不安感。虽然不必完全戒掉咖啡因,但要注意摄入时间,睡前10小时停止摄入,能减少其对睡眠的影响。比如,一杯250ml的咖啡大约含有80至100毫克的咖啡因,红茶约40至70毫克,绿茶约30至50毫克,黑巧克力每份(约30克)可能含有20至30毫克。
睡前3小时内限制饮食和酒精
睡前吃东西会影响注意力和消化,还可能形成睡眠不足与日间进食增多的恶性循环。而睡前饮酒虽然可能让人更快入睡,但会干扰快速眼动睡眠,影响睡眠质量。避免睡前饮酒,有助于获得更完整的快速眼动睡眠,让你第二天精神焕发。
睡前2小时停止工作和饮水
工作压力和屏幕蓝光会刺激大脑,使人入睡困难。创建待办事项清单,能让你放下未完成工作的思绪,第二天更精力充沛。此外,睡前两小时喝水要小口抿,避免大口喝水导致凌晨起夜,影响深度睡眠。
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屏幕
很多人习惯睡前抱着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和信息带来的心理刺激,会增加焦虑感,影响睡眠。一项北美调研显示,很多人睡前平均花费50分钟在手机上。管理好睡前电子设备的使用,是睡眠卫生的重要部分。
吃安眠药会增加痴呆风险吗?
虽然新闻中未直接提及吃安眠药与痴呆风险的关系,但从整体健康角度来看,长期或不恰当使用安眠药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安眠药可能会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平衡,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耐药性和依赖性。如果睡眠问题严重,建议先咨询医生,通过改善睡眠习惯等非药物方式进行调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安眠药。
改善睡眠质量是预防痴呆症的重要环节,“10 – 3 – 2 – 1”睡眠法为我们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方法。同时,对于安眠药的使用要谨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让我们拥有良好的睡眠,远离痴呆症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