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国产的了,之前进口药断货的时候,真是急得睡不着觉!” 得知国产盐酸哌甲酯缓释片 “立优加” 上市,家住北京的 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 “多动症”)患儿家长李女士长舒一口气。9 月 2 日,立方制药宣布这款治疗 ADHD 的药物正式开售,不仅填补了国内长效哌甲酯缓释片的市场空白,更因比进口药便宜 20%、纳入医保乙类目录,迅速成为家长圈和医药市场的焦点。然而,在缓解 “用药难” 的欢呼声中,“聪明药” 被滥用的隐忧也随之而来,如何平衡治疗需求与风险管控,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这款被家长们称为 “聪明药” 的药物,此前长期被进口产品垄断。自 2005 年强生 “专注达” 进入中国市场,20 年间,国内长效哌甲酯缓释片仅有这一款进口药可选。据数据显示,我国儿童 ADHD 患病率高达 6.26%,约 2300 万人,成人患病率约 3%,但儿童临床就诊率仅约 10%。庞大的患者群体催生了旺盛需求,2024 年 “专注达” 全球销售额达 6.41 亿美元,2023 年国内样本医院该类药物销售额约 3.5 亿元,2024 年前三季度更是增至 4.3 亿元。
但需求旺盛的背后,是长期的供应紧张。今年上半年,北京儿童医院等多家医院的 “专注达” 曾一度断货,西安杨森解释称,全球需求量超出生产能力,虽计划将包装工序转移至国内加速供应,但短期内难以缓解缺口。而国内此前仅有速释哌甲酯药物,患者需每日多次服药,依从性较差。立方制药 “立优加” 的上市,恰好解决了这一痛点 ——18mg / 片、15 片装定价 229.6 元,比 “专注达” 便宜 20%,还纳入医保,且流通合作方与 “专注达” 经销商一致,保障了供应稳定性,有机构预测其年内将抢占 15% 市场份额。
然而,“聪明药” 的热度,早已超出了患者治疗的范畴。近年来,不少中学生为应对考试,试图通过服用 “专注达”“利他林” 等药物提升成绩,非正规渠道价格被炒到近千元一瓶。尽管该类药物属于一类精神药品,执行严格的 “红处方” 管理 —— 需主治医师以上级别医生评估诊断、上传病历等材料备案后才能开具,但仍有处方药流入黑市。裁判文书网显示,多地出现贩卖 “专注达” 的案件,2021 年深圳一男子因售卖一盒 “专注达”,被以贩卖毒品罪判处拘役四个月零十三日。
国产药上市后,滥用风险更受关注。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邓勇提醒,“聪明药” 是治疗疾病的工具,绝非提升成绩的 “捷径”。普通学生滥用可能出现食欲下降、失眠、焦虑等不良反应,还会导致药物依赖,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即使是 ADHD 患者,用药后也需密切监测副作用。
目前,除了立方制药的 “立优加”,河南中帅医药研发的盐酸右哌甲酯缓释胶囊也已获批上市,国产药物的陆续涌现,正在缓解患者 “用药难”。但如何筑牢监管防线,避免药物流入非治疗领域,成为关键。专家建议,需进一步加强处方监管,严查黑市交易,同时加大科普力度,让家长和学生认清 “聪明药” 的治疗属性与滥用危害,避免因侥幸心理酿成健康风险。毕竟,真正的 “聪明”,从不是依赖药物,而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健康的身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