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AI 医生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新焦点。今年初,知名科技论坛“Hacker News”首页一则真实案例引发热议:一名患者因 AI 发现检查结果异常并敦促其去急诊,最终成功挽救了生命。这一案例让人们看到了 AI 在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也让“生病了问 AI”成为一种全球趋势。

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借助 AI 获取医疗建议,包括二次诊断意见,有时甚至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Bethany Crystal 就是受益者之一,她身体不适就诊后不适感加剧,皮肤出现红色小斑点,将症状拍照上传 AI 系统咨询,AI 建议她进行血液检查,上传检查报告后,AI 提醒血小板计数偏低并建议立即前往急诊,最终她及时就医避免了严重后果。还有患者因常规洗牙后出现面部疼痛,AI 提示可能是面部带状疱疹,患者就医后有效缓解疼痛并降低神经病变风险。AI 让患者能随时随地获取宝贵的健康信息,成为人们健康路上的“小助手”。
然而,AI 医疗并非一片坦途,也存在过度信任的问题。NEJM AI 研究指出,即使 AI 生成的医疗建议准确度较低,人们仍会觉得满意并倾向于听从。今年 5 月,NEJM AI 发表的研究对 300 名普通公众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参与者无法辨识高准确度 AI 回复、低准确度 AI 回复和医生撰写回复的质量差异。高准确度 AI 回复在可理解性、可信性等方面甚至优于医生回复,低准确度 AI 生成回复表现也与医生回复相当,这可能导致人们接受有害或无效的医疗建议。甚至有患者为避免摄入过量盐,误信通用型 AI 建议改用溴化钠替代,三个月后出现溴中毒症状。
那么,值得信任的医疗 AI 是什么样的呢?研究显示,当回复明确标注为“由医生提供”时,会获得更高的信任度。专家监督对发挥 AI 能力并降低风险至关重要,AI 应与医疗专业人员合作,建立医生参与 AI 生成信息传递的机制。越来越多的医疗专业型 AI 意识到这一点,加大与医院及医生的合作力度。以蚂蚁集团的 AI 健康管家“AQ”为例,它学习大量专业医疗资料,有上千名专业医学人士、专家进行标注修正。其专科智能体联合全国 10 余所顶级三甲医院,众多名医参与训练。在皮肤病学领域,AQ 能快速精准识别 50 种常见皮肤疾病,对于依据不足的不确定问题,会谨慎对待,标注并非诊疗意见并建议及时就医,还连接大量公立医院和医生资源。
除了问诊咨询,AQ 还提供超 100 项服务,如报告解读、建立健康档案等。报告解读功能可分析单次或多次报告,准确率高达 90%以上;健康档案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括运动健康、饮食健康、就医资料夹、用药计划等。国务院提出探索推广人人可享的高水平居民健康助手,推动 AI 在医疗场景应用,AQ 也在不断开放共建,让健康服务更智能、便捷、高质、普惠。
AI 医生为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能提供便捷的医疗建议和丰富的健康服务,但也存在过度信任等风险。我们需要充分发挥 AI 的优势,同时通过医生等专业人士参与构建“安全底线”,让 AI 医疗更好地服务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