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脾胃黄金季!做好 3 吃 2 做,避开 5 个坏习惯,脾胃健康少生病

“夏天贪凉喝冰饮,吃多了瓜果,最近总觉得腹胀没胃口?” 不少人在入秋后会有这样的困扰。中医常说 “脾胃不好百病生”,夏季暑湿重、寒凉食物摄入多,脾胃早已不堪重负;而秋季气候转凉,阳气渐收,正是给脾胃 “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的黄金时节。抓住这个关键期,做好饮食调理、穴位养护,避开伤脾胃的坏习惯,脾胃健康就能事半功倍,为秋冬进补打下坚实基础。

想要养好脾胃,饮食是第一道关键。秋季养脾胃,有两款简单易做的食疗方值得一试。第一款是南瓜红薯小米粥,将小米、南瓜、红薯按 1:1:1 的比例加水熬煮,煮至食材软烂、粥体浓稠即可。小米健脾和胃,南瓜补中益气,红薯养胃通便,三者搭配不仅口感香甜软糯,还能滋补身体,特别适合秋冬季节食用。不过要注意,南瓜和红薯含糖量较高,煮成粥后升糖指数会升高,糖尿病患者需谨慎食用,最好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食用。

第二款是芡实茯苓茶,准备芡实、茯苓各 10 克,加入 500 毫升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 10 分钟,晾至温热即可饮用。芡实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茯苓可利水渗湿、宁心安神,这款茶口感清淡,既能帮助排出夏季积留在体内的湿气,又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尤其适合经常觉得身体沉重、容易疲倦的人。每天喝 1-2 杯,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明显感觉脾胃舒服很多。

除了吃对食物,简单的穴位按摩和腹部护理也能帮脾胃 “减负”。第一个要重点关注的是神阙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肚脐。神阙穴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有健脾和胃、温通阳气的功效。操作方法很简单:睡前将双手掌心搓热,用掌心交替捂住肚脐,保持 3-5 分钟,让温热感渗透到腹部,每天坚持,能有效改善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的问题。

第二个方法是推腹,这是很多老中医都推荐的养脾胃小动作。首先将双手搓热,然后用手掌或拳头,从胸骨最下端(剑突处)开始,慢慢向下推至下腹部,也可以沿着腹部正中线或两侧交替推揉,每次推 5-10 分钟。推腹能促进腹部血液循环,增强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吸收,还能促进排便,缓解腹胀、便秘等问题。坚持推腹,不仅脾胃功能会改善,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会更清爽。

值得注意的是,养脾胃不仅要 “做对事”,更要 “避坑”。以下 5 个伤脾胃的坏习惯,一定要尽快改掉。第一是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会让脾胃长期处于 “超负荷” 状态,加重消化负担,时间久了容易引发胃炎、胃溃疡等问题,吃饭要规律,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第二是冷热不均,脾胃最怕寒凉,不仅冰饮、冰水果要少吃,苦瓜、西瓜等寒凉属性的食物也要控制量;同时,过烫的食物会损伤胃黏膜,同样要避免。

第三是腹部或脚部受寒,秋季气温变化大,早晚温差明显,若不注意保暖,腹部受凉会导致脾胃阳气受损,出现腹泻、腹痛;脚部有很多穴位与脾胃相关,脚凉也会间接影响脾胃功能,建议早晚出门时穿厚一点的袜子,晚上睡觉时盖好腹部。第四是情绪低落,中医认为 “思虑伤脾”,长期焦虑、抑郁会影响脾胃运化,导致食欲不振、腹胀,平时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调节情绪,让心情保持舒畅。第五是长期熬夜,夜间是肠胃休息、修复的时间,熬夜会打乱肠胃节律,导致功能紊乱,尽量在晚上 11 点前入睡,给脾胃足够的休息时间。

秋季养脾胃,不在于多复杂的方法,而在于坚持正确的习惯。从今天开始,试着煮一碗南瓜红薯小米粥,睡前推推腹、捂捂肚脐,避开伤脾胃的坏习惯,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能感受到脾胃的变化 —— 胃口变好了,腹胀消失了,整个人也更有活力了。毕竟,脾胃健康了,身体才能更健康,秋冬季节也能少生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