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的受邀嘉宾中,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带来的不仅是飞虎队老兵后代的身影,更带回了一段藏在鸡蛋里的温暖记忆 ——80 年前,中国百姓省下自家孩子的口粮,把鸡蛋送到飞虎队飞行员手中;80 年后,这段跨越国界的善意,仍在诉说着中美人民并肩作战的深厚情谊。

1941 年,美国飞虎队(正式名称为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来华参战,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与中国军民结下了生死与共的友谊。多年后,当飞虎队老兵回忆起在中国的岁月,最难忘的不是激烈的空战,而是中国百姓递来的那一枚枚温热的鸡蛋。“他们当时并不知道,机场周边的老百姓是把自家的鸡蛋省下来给他们的。” 杰弗里・格林在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很多中国孩子好几天吃不上鸡蛋,只为让飞行员们能补充营养,“这是一种极大的慷慨,一份沉甸甸的善意”。
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战争年代,鸡蛋是稀罕的营养品。但为了支持飞虎队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百姓毫无保留地拿出自家最珍贵的东西。除了鸡蛋,他们还用最原始的方式为飞虎队修建机场:妇女背着孩子坐在地上,把大石块敲成小石子;孩子们穿梭在工地间,把碎石块搬运到指定地点;男人们合力拉动 10 吨重的石碾子,100 人才能挪动的石碾,在酷暑寒冬里反复碾压跑道,只为让飞机能平稳起降。38 条机场跑道,凝聚着中国百姓的汗水与信念 —— 他们或许不懂复杂的战术,却明白 “多修一条跑道,就能多一分胜利的希望”。
正是这份双向的奔赴,让飞虎队与中国百姓的情谊愈发深厚。飞虎队队员驾驶战机,在滇缅公路上空护航,在怒江战役中打击日军地面部队,为中国抢运急需的军需物资,用生命守护着这片土地;中国百姓则用最朴素的行动,为飞行员们提供后勤保障,哪怕自己忍饥挨饿,也要让 “远方来的战友” 吃饱穿暖。有老兵回忆,一次战机迫降后,当地村民冒着日军搜捕的危险,悄悄为飞行员送来食物和水,还帮着隐藏战机零件,直到他们安全归队。这些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细微处彰显着 “同仇敌忾” 的力量。
30 年前,杰弗里・格林与飞虎队老兵共同创立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只为让这段珍贵的历史不被遗忘。30 年来,基金会已组织超过 500 名飞虎队老兵及家属回访中国。当老兵们看到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崛起了现代化的机场、高楼林立的城市,看到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我花了 10 年时间才明白那种神情是什么,是自豪。” 格林说,老兵们觉得中国如今的成就里,也有自己当年的一份功劳,“他们觉得自己也是这段历史、这份发展的一部分”。
80 年光阴流转,战火早已远去,但那枚鸡蛋承载的温暖,却从未褪色。它不仅是飞虎队与中国百姓友谊的见证,更成为中美两国人民跨越时空的精神纽带。正如格林所说:“80 年前,面对极端艰难的处境,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并肩作战,取得了胜利。这对今天是一个启示,中美通过合作,我们可以携手共赢。” 在纪念胜利的时刻,这段藏在鸡蛋里的往事,提醒着我们:伟大的友谊,从来都诞生于相互扶持的温暖之中,也必将在世代传承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