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味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成都太和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和坊”)近日成功挂牌新三板,犹如一颗新星闯入大众视野。这家年营收规模不到3亿元的企业,却有着高达47%的毛利率,2023年和2024年净利润基本稳定在6000多万元,引发市场关注。太和坊靠什么赚得如此丰厚的利润?它又能否在资本市场的道路上顺利前行,讲好属于自己的资本故事呢?

一、香肠腊肉调料:高毛利的“赚钱密码”
太和坊成立于2016年,主营复合调味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形成了以香肠腊肉调料为主导的多元化产品结构。旗下“蜀香”品牌售卖多种口味的香肠腊肉调料及火锅底料、面调料等产品。
香肠腊肉调料是太和坊的核心业务,2023年和2024年,该业务营收在主营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70.83%和69.25%,且销量可观,去年蜀香的香肠腊肉调料销量已突破5亿袋。其毛利率在各大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2024年综合毛利率为47.14%,而香肠腊肉调料毛利率高达57.17%,远超中式菜品调料和发酵调味品。
香肠腊肉调料高毛利率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其主要原料如食盐、糖、辣椒等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它是时令性很强的产品,集中在秋冬时节大批量制作,有利于成本控制,且市场需求大、稳定,消费者愿意为其支付高价格。例如,太和坊去年因部分香辛料价格下降,香肠腊肉调料毛利率较上年提高7.19%。同时,餐饮供应链指南发现,天味食品等企业的香肠腊肉调料毛利率也普遍较高。
二、意在北交所:资本布局与挑战
成功挂牌新三板并非太和坊的终极目标,登陆新三板是冲刺北交所的重要前置条件,太和坊董事长陈道福也表示这是拥抱资本市场、谋求更大发展的新起点,公司下一步将朝着在北交所上市的目标迈进。
然而,太和坊未来能否顺利登陆北交所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且公司本身存在一些隐忧。在销售渠道方面,太和坊产品主要销往四川省内及西南区域市场,采用“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模式,截至去年底经销商数量达548家,2023年和2024年分别有81.88%和84.80%的营收来自经销渠道。这种模式在市场管理、消费者链接等方面较为薄弱,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
产品销售区域性明显,2023年和2024年分别有89.26%和88.01%的营收来自西南地区,其他区域合计仅在1成上下,公司销售区域覆盖面广度不足。香肠腊肉调料销售具有时令性,受节气变化影响大,如2024年春节提前,产品制作时间缩短,市场需求下降,导致太和坊营收下滑9.51%,且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占全年比重达70.37%。
此外,围绕香肠腊肉调料的竞争加剧,不少调味品企业如好人家、金宫、桥头等已布局该产品,天味食品去年香肠腊肉调料收入增长10.99%。同时,调味品行业竞争压力大,餐饮端竞争加剧使上游调味品利润空间被压缩,太和坊2024年中式菜品调料毛利率因线上销售渠道竞争激烈、降价促销而降低2.70%。
总结:
太和坊凭借香肠腊肉调料这一高毛利业务成功挂牌新三板,但其资本之路充满挑战。虽然有冲击北交所的目标,但销售渠道依赖经销商、产品销售区域集中、时令性影响以及竞争加剧等问题,都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障碍。在调味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太和坊若想在资本市场取得更大突破,需要在销售渠道拓展、市场区域覆盖、产品创新以及应对竞争等方面进行更多探索和改进,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