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贝预制菜”风波引发公众对预制菜高度关注的当下,“现做”一词竟成了餐厅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近日,知名餐厅绿茶餐厅悄然撤下门店外“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的广告语,这一举动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消费者对餐厅预制菜使用情况的广泛讨论。

一、绿茶餐厅撤标引关注
9月17日,南方 + 记者实地走访深圳南山区一家绿茶餐厅,发现门外确实不见了“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的广告。现场工作人员对撤标时间含糊其辞,只强调烤鸡等招牌菜式是现做的。同时,该餐厅外卖一次性餐具上原本印有的“无预制菜”字样已被涂黑。而此前,多地绿茶餐厅门口均摆放着“无预制菜”的招牌,如今这一变化着实令人意外。
二、预制菜背后的运营逻辑
绿茶集团的招股书曾披露,集团与205家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合作,将食材的大部分制备过程交给第三方,餐厅只需在烹煮及上菜前进行简单操作。这种灵活的供应链模式离不开“预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餐厅的运营效率,保持了菜品味道和品质的一致性。然而,这种做法在消费者层面却引发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三、消费者知情权与担忧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消费者表示,绿茶餐厅使用预制菜却未提前告知,侵犯了他们的知情权。2024年3月,媒体曝光杭州绿茶餐厅后厨售卖的“佛跳墙”是预制菜,且菜单中未标注“预制菜”字样。尽管餐厅随后下架了相关预制菜品,但这一事件还是引发了消费者对预制菜新鲜度和品质的担忧。
四、宣传与实际的矛盾
在消费市场对预制菜评价两极分化的背景下,绿茶餐厅一边以“现做”为宣传文案,如招牌菜“龙井烤鸡”主打现烤,吸引消费者;另一边又强调由中央厨房来提升出餐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这种宣传与实际操作之间的矛盾,让消费者对餐厅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五、常州门店情况与网友看法
经查询,绿茶餐厅在常州也开设了多家门店。网友们对此议论纷纷,有网友表示“确实觉得是预制菜”。对于餐厅使用预制菜这一现象,不同消费者看法不一。一些消费者认为预制菜可以提高出餐速度,满足快节奏生活需求;但也有消费者坚持认为,餐厅应该明确告知菜品是否为预制菜,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新闻总结】
绿茶餐厅撤下“无预制菜、现点现做”广告语引发关注。其通过与第三方合作采用预制菜模式提高运营效率,但消费者对其使用预制菜未提前告知侵犯知情权表示不满。此前杭州绿茶餐厅“佛跳墙”预制菜事件更增添了消费者对预制菜品质的担忧。绿茶餐厅宣传与实际操作的矛盾,以及常州门店的情况,都反映出餐厅在使用预制菜时面临的困境。消费者对餐厅使用预制菜看法不一,餐厅应在保障运营效率的同时,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以重建消费者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