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前 “烫碗” 真能杀菌?别让 “仪式感” 骗了你!

走进餐厅,落座点完菜,顺手接过服务员递来的餐具,烧一壶热水,将杯碗碟筷挨个冲洗一遍 —— 这几乎成了无数人在外就餐的 “标准仪式”。大家总觉得,用热水烫一烫,就能把餐具上的细菌病毒统统消灭,吃饭也更安心。可这看似靠谱的操作,真的能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吗?关于餐具卫生的真相,远比你想象的更值得探究。

许多人选择用热水烫餐具,源于对餐厅卫生状况的担忧。市面上不少餐厅、食堂的餐具曾被曝光检测出大肠杆菌,这让人们更加坚信热水烫餐具能起到消毒作用。然而,从科学角度来看,热水烫餐具的杀菌效果,实则有点作用但不大。

根据《GB 14934 – 2016 消毒餐 (饮) 具》规定,餐具中主要微生物检测项目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要求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常被用作判断食品是否被粪便污染的指标,被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餐具,可能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需 75℃以上加热 1 分钟才能将其消灭;沙门氏菌感染轻则腹痛、腹泻,重则致命,100℃下它会立即死亡,70℃需持续加热 5 分钟,60℃则要 15 分钟才能被杀灭。但在餐厅就餐时,服务员提供的水往往并非真正的开水,为避免烫伤顾客,水温可能不到 60℃,用来冲洗餐具时温度还会进一步下降。温州市消保委的实验也证实,只有用 100℃的水烫餐具并持续 30 秒以上,对去除细菌才有明显效果,60℃以下的水冲烫作用微弱。也就是说,多数情况下在餐厅用热水烫餐具,基本无法实现有效消毒。

不过,热水烫餐具也并非全无好处,虽不能杀菌,但能冲洗掉餐具表面的灰尘等杂物,也算是给消费者带来一些心理安慰。那么,在外就餐究竟如何保证饮食卫生?首先,要选择正规餐厅,这类餐厅的卫生管理更规范,餐具卫生合格率相对较高;其次,对于包装好的消毒餐具,使用前要仔细检查塑封膜是否干净完整,包装上是否标注厂家地址、联系电话和保质期,同时观察餐具表面是否光洁,有无附着物、油渍和异味。

餐具卫生不能只关注在外就餐的情况,自家厨房的餐具清洁也至关重要。餐具应定期消毒,可采用煮沸、蒸汽或消毒柜消毒,蒸汽或煮沸消毒需保持 10 分钟以上,红外消毒柜则按说明书开启 10 分钟以上。筷子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木筷和竹筷,建议每次餐后认真清洗,晾干后再放入碗柜,定期用沸水煮 20 分钟,或每 6 个月更换一次。刷碗后碗口应朝下放置,避免积水滋生细菌;砧板要生熟分开,使用后及时悬挂晾干,清洗时用 50℃以上热水冲洗效果最佳;洗碗布因易藏污纳垢,使用后需洗净晾干,定期用沸水煮 10 分钟以上,并经常更换。

餐前 “烫碗” 的习惯,可以作为一种让自己就餐更安心的仪式保留,但别将其视为可靠的消毒方式。无论是在外就餐还是家庭用餐,想要真正守护饮食安全,都需要从选择餐厅、辨别餐具质量、做好家庭餐具清洁等多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吃得健康又放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