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天账期破局!汽车产业向 “内卷” 宣战,重构健康生态

价格战硝烟未散,供应链危机又起。在汽车产业激烈竞争的当下,供应商因漫长账期苦不堪言,整车企业也深陷无序竞争的泥沼。然而,一场改变行业格局的行动正在悄然展开 —— 过去一天多时间,至少 17 家车企集体宣布 “支付账期不超过 60 天”,这一纸承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汽车产业掀起巨浪,一场重构汽车产业健康生态的战役正式打响。

此次多家整车企业承诺 “60 天账期”,并非偶然,而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部门接连发声,明确反对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破除无序价格战,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意图十分清晰,同时保障中小企业付款方式的条例正式实施,为车企的承诺提供了有力的政策背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王都表示,这些承诺正当其时,无序价格战对产业链、供应链乃至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行业的普遍期待,也是管理部门当前工作的重点,随着承诺的作出,预计会有更多车企主动加入。

缩短汽车产业的支付周期势在必行。当下,汽车产业内卷式竞争导致账期不断延长,据说已超 170 天。汽车产业链长,零部件众多,供应商数量庞大,一个供应商出现问题就可能影响整车质量,关乎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若供应商长期无利可图或拿不到货款,很难稳定生产出优质零部件,而零部件质量问题可能在车辆使用数年后才显现,隐患巨大。只有解决供应商的担忧,给予其稳定预期,才能让汽车行业行稳致远。

在破局 “内卷” 方面,车企不能沉迷于 “低价竞争”,而应将重心放在创新上。目前,我国汽车产销量虽实现增长,但市场远未饱和,与发达国家相比,千人保有量仍有较大差距。解决产能过度释放与有效需求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创新,打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智能网联汽车的高速发展,都反映出消费者的重要诉求,车企应聚焦创新,而非陷入低价同质竞争的怪圈。

创新贯穿汽车产业的产品、技术与服务等多个维度。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是基础,产品的变化会引发服务销售逻辑的改变,只有做好产品、实现技术突破,才能在市场中立足;服务创新同样重要,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更需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17 家车企承诺 “60 天账期”,是汽车产业向 “内卷” 宣战的重要一步,它不仅关乎供应链的稳定,更指向产业的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从解决账期痛点到推动全产业创新,这场变革将重塑汽车产业格局。未来,随着更多车企跟进与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汽车产业有望摆脱内卷困境,构建起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新生态,在创新驱动下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