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场馆一票难求,第三方 “讲解门票套餐” 暗藏多少陷阱?

凌晨三点,手机屏幕在黑暗中格外刺眼,手指在官方购票页面疯狂刷新,却始终弹出 “售罄” 的提示…… 这是不少游客抢购热门场馆门票时的真实写照。然而,当官方平台一票难求时,第三方平台却出现了大量搭售讲解等服务的高价门票,价格飙升几十到数百元。这些看似 “雪中送炭” 的门票,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上海检方起诉的一起案件,揭开了这一乱象背后的黑幕。2024 年秋天,上海一家博物馆官方小程序热门日期门票难抢,而第三方平台却有加价票在售。经警方调查,今年 5 月 16 日,3 名使用外挂抢票的犯罪嫌疑人因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被检方先行公诉。原来,这些嫌疑人利用特殊代码文件避开购票时间限制,在门票处于不可购买状态时,提前填好购票信息,放票瞬间一键提交,普通游客还在填信息,票就已被 “秒光”。为扩大 “业务”,他们成立抢票 “工作室”,对接旅行社获取游客信息,大规模抢票牟利。在寒暑假、“五一”“十一” 等旅游旺季,仅通过一家旅行社发送的门票需求就高达每日数百张。2024 年暑假和 “十一”,该团伙为某旅行社抢购某博物馆门票超 8000 张,结算金额 44 万余元,获利至少二十几万元。

更令人气愤的是,这些抢到的门票并非直接加价转售,而是以搭售讲解服务的名义出售。所谓的讲解服务,提供者多是兼职大学生,采用一对多的模式,成本极低。原本 30 元的普通成人票,通过 “讲解套餐” 形式,售价竟高达 200 – 300 元,游客多花的钱大多进了 “黄牛” 的腰包。

这一乱象已引发多地博物馆警惕。河南博物院声明有观众因购买 “讲解加门票” 服务无法入馆,正在取证;山东博物馆提醒观众谨慎识别第三方平台售卖的相关服务;山西博物院表示从未委托其他渠道发布相关信息,不承担非官方渠道纠纷责任;洛阳古墓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也纷纷发布公告,明确未授权第三方平台销售门票及捆绑服务。

面对这一情况,各地文博场馆也在积极行动。优化购票流程,让用户可预先填写信息;延长开放时间、增加门票数量;采用技术手段识别拦截抢票账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指出,第三方平台加价搭售门票的行为既违背公益又有失公平。她建议,一方面要弥补技术漏洞,实时监测拦截异常抢票操作,另一方面需要文旅、公安等多部门联合,组织技术人员严查,用技术手段打败违规抢票行为。

热门场馆门票本应是公众共享文化资源的凭证,如今却被不法分子利用,变成牟利工具。第三方平台的 “讲解门票套餐” 看似便利,实则暗藏陷阱。公众在购票时应擦亮双眼,选择官方渠道,避免遭受损失。同时,也期待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与整治,让文化场馆的门票回归公平、有序,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文化盛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