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榴莲对于四川人来说,是一种价格不菲的 “奢侈水果”,每斤 40 多元的价格让不少人望而却步。然而如今,四川人却能轻松实现 “榴莲自由”,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奥秘?让我们一同走进成都国际铁路港,探寻其中的答案。

四川人能够实现 “榴莲自由”,中老铁路功不可没。过去,传统公路运输榴莲耗时 7 到 9 天,损耗率约 10%,遇上交通拥堵更是难以把控时效,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就像开 “盲盒” 一样充满不确定性。而中老铁路的通车,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现在,通过中老班列水果专列,依托全铁运输,最快 72 小时便能从泰国直抵成都,损耗率几乎为零。陆港新通道公司董事长陈川介绍,中老班列较海运提升约 70% 的时效,较空运降低约 50% 的成本。
除了高效的运输通道,高科技的冷藏设备也为榴莲的保鲜提供了有力保障。中老铁路跨境段穿越长山脉等复杂地形,传统分段运输会使榴莲在途时间超 96 小时,容易出现果肉软化、变质等问题。为此,成都国际铁路港定制了智能温控冷链集装箱,精准监控湿度,实现 13℃全程 “锁鲜” 运输,这是最适合榴莲的存放温度。冷藏箱采用 “新风系统 + 下出风口” 技术,优化箱内气流循环,确保冷气均匀覆盖每箱水果,极大降低了果肉冻伤和变质的风险。
运输效率的提升和先进的保鲜技术,直接带来了成本的大幅降低。四川朗浩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浩算了一笔账,以前公路运输成本大概 5 万元,如今通过中老班列,运输成本可以节省 50% 左右。据了解,中老班列使东南亚水果运输成本下降 60%,终端售价降低 30%,成都市场榴莲价格较去年同期普遍下跌。在成都国际铁路港东南亚水果(榴莲)集散中心,市民们可以买到价格便宜且品质优良的榴莲,不少人都成了这里的常客。
2025 年 8 月 27 日,成都国际铁路港东南亚水果(榴莲)集散中心正式投运。该中心计划用 3 至 5 年时间,打造成为西南最大的东南亚水果集散中心,鲜榴莲进口量占全国 15% 以上,带动相关产品年贸易额突破 50 亿元。今年作为起步之年,将力争实现年进口鲜榴莲 8000 吨、贸易额突破 2 亿元的目标。
从 “蜀道难” 到 “全球通”,中老铁路不仅让四川人实现了 “榴莲自由”,也为四川的开放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成都国际铁路港积极构建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对外开放网络和集疏运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联通境内外城市 156 个,首创 “澜湄蓉欧”“越桂蓉欧”“中老泰” 等快线品牌,双向快捷联通东盟和欧盟两大贸易伙伴。未来,随着中老铁路的持续发力和集散中心的不断发展,四川人不仅能继续享受 “榴莲自由”,还将有更多机会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