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略显闷热的夏夜,36 岁的职场人林悦在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后,坐在书桌前,神情专注地在手机银行上完成了一笔转账操作。她为自己投保了一份年缴 5 万元的快返型年金保险。“第 5 年起就能年年领取收益,这对我来说就像一份‘额外工资’。现在银行利率一降再降,这份保险既能帮我强制存钱,收益还比存款高,以后还能给养老生活添点保障,真是一举多得。” 林悦难掩兴奋地分享道。

与此同时,保险经纪人王强也敏锐察觉到市场风向的转变。“最近,快返型年金产品咨询量暴增,以往热门的增额终身寿险都被比下去了。” 王强感叹道。事实上,快返年金的走红早有端倪。去年 6 月,一张趸交 1 亿元、被保人为 0 岁婴儿的年金保单在保险圈引发轩然大波,而这款产品正是快返年金。近期,各类快返年金产品更是频繁亮相于保险公司的短视频、海报和营销推文之中,赚足了眼球。那么,快返年金究竟是什么?为何能在当下的金融市场中异军突起?
快返年金,顾名思义,是一种具备快速返还特性的年金保险产品。投保人缴纳保费后,通常只需经历 3 – 5 年的资金封闭期,从第 5 年起,便可每年领取一笔固定金额的生存金,直至被保险人身故。与传统年金产品相比,快返年金优势显著。传统年金产品往往要求投资者等待漫长的时间,通常要到退休后才能领取收益,这漫长的等待期让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而快返年金最早第 5 年即可领取,大大缩短了等待时间。不仅如此,快返年金的资金流动性也更强。投保满 5 年后,投保人既可以选择每年领取固定年金,也能通过保单贷款贷出保单现金价值的 80%,或者通过减保领取部分现金,在确保收益的同时,充分满足资金使用需求。
以中邮人寿的 “邮爱一生年金保险” 为例,该产品提供趸交、3 年交、5 年交和 10 年交 4 种缴费方式,缴费方式不同,返还比例也有所差异。那张轰动市场的 “亿元保单” 选择了趸交,在保单生效 5 年后,被保险人可一次性领取 1000 万元的 “关爱金”,之后每年还能领取 300 万元的生存金,直至身故。并且,无论被保险人身故还是选择退保,1 亿元本金都能全额返还。此外,快返年金投保十分灵活,门槛低至年缴 5000 元起,购买金额上不封顶,客户可根据自身意愿和经济实力自由选择。
快返年金的走红并非偶然,利率下行是关键推动因素。在 2017 年之前,这类产品甚至能在保单生效次年就开始返还年金。但随着原保监会 2017 年 134 号文的发布,快返年金迎来重大调整,首次生存保险金给付需在保单生效满 5 年之后,且每年给付或部分领取比例不得超过已交保险费的 20%,这使得 “快返” 产品的吸引力一度减弱。然而,近年来预定利率持续走低,长期险保费不断上涨,快返年金又重新进入投资者视野。今年 5 月,六大国有银行再度下调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多家银行 3 年期、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降至 1.25%、1.30%,“保本保息” 的存款产品收益率步入 “1 时代”。“在利率一路下滑的背景下,快返年金火了起来。相比之下,增额寿险吸引力下降,而快返年金更强的理财属性,使其成为‘对标’银行理财的理想替代品,自然好卖,大家也更愿意推广。” 王强解释道。
保险行业预定利率的动态调整,也是市场变化的重要推手。今年 1 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发通知,正式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7 月 21 日,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布后,国寿、平安、太保等多家头部险企迅速响应,明确将于 8 月 31 日前完成新产品切换,调整新备案产品的预定利率及最低保证利率上限。调整后,普通型、分红型和万能型保险产品的预定 / 保证利率上限分别设定为 2.0%、1.75% 和 1.0%。这意味着,预定利率较高的老产品将在 8 月 31 日前全面停售,新产品则按下调后的利率重新定价。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快返年金” 再度走红,成为社交平台和营销渠道的热门话题。
不过,资深精算师张宇提醒道:“快返年金通常设有 3 – 5 年封闭期,在此期间退保可能面临本金损失,消费者务必确保这笔资金是中长期闲置资金。快返年金本质是保险产品,旨在提供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并非追求高收益。消费者应依据自身实际需求合理配置,保持理性预期,才能充分发挥这类产品的价值。” 面对快返年金的走红,投资者需保持冷静与理性,全面了解产品特性,结合自身财务状况与理财目标,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