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新排《哈姆雷特》登场!冯远征解构经典,郑云龙诠释 “每个人的哈姆雷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这句流传 400 余年的经典台词,即将在首都剧场迎来全新解读。8 月 27 日,北京人艺新排大剧场版《哈姆雷特》举办媒体见面会,导演冯远征、杨佳音携主演郑云龙、陆璐等主创亮相,揭开这部莎士比亚经典剧目的创新面纱。作为北京人艺继 1994 年、2008 年、2023 年后第四次排演《哈姆雷特》,此番新剧不仅集结青年演员阵容,更以时空解构、蒙太奇舞台手法与多元艺术元素融合,重新诠释 “选择” 的永恒主题,还将作为 2025 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开幕剧目,与国际同行展开戏剧对话。

从 1994 年濮存昕版的经典演绎,到 2008 年与日本四季剧团的跨国合作,再到 2023 年小剧场版本的口碑发酵,北京人艺与《哈姆雷特》的渊源早已深入人心。此次新排大剧场版,导演冯远征将创作核心聚焦于 “选择”,打破以往对哈姆雷特 “复仇王子” 的单一聚焦。“不只是哈姆雷特,雷欧提斯、奥菲利娅、国王、王后,每个角色都在做选择,他们的动机同样值得深挖。” 冯远征在见面会上强调,希望通过细腻的人物塑造,让观众感受到 “每个角色的心灵震颤”,进而思考 “我们在人生每个时刻面临的选择,该何去何从”。这种对角色群像的深度挖掘,让这部经典剧目更贴近当代人的精神困境。

作为 2023 年小剧场版《哈姆雷特》的导演,杨佳音此次与冯远征联合执导大剧场版,坦言两次创作 “完全是不同的体验”。“经典的永恒性,在于它能跨越国界与时间,让观众从角色身上看到自己。” 杨佳音表示,大剧场版本在空间利用与叙事手法上更具突破性 —— 打破传统剧情顺序,用闪回等蒙太奇手段重构故事,还融入击剑、舞蹈、弹唱等艺术元素,让舞台呈现更富层次感。比如在哈姆雷特与母亲的对手戏中,通过灯光与道具的快速切换,同步展现过去与当下的场景,直观呈现角色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演员阵容方面,此次新剧大胆启用青年力量,由郑云龙饰演哈姆雷特,陆璐饰演奥菲利娅。曾在《榆树下的欲望》中表现亮眼的郑云龙,用 “荣幸、紧张、亢奋” 形容此次参演心情。“哈姆雷特不是一个遥远的王子,他是我们每个人。” 郑云龙在分享中提到,排练中他更注重挖掘角色的 “普通人特质”—— 面对父亲离世、母亲改嫁的痛苦,面对复仇与良知的纠结,这些情绪与当代人面临的困境高度契合。而多次塑造经典舞台形象的陆璐,则希望呈现一个 “可爱、有生命力,却又渺小脆弱” 的奥菲利娅:“每次排练都能发现新的可能性,比如她疯癫时的台词节奏,其实藏着对爱情与亲情的绝望,这种层次感很有挑战。”

舞美设计上,新剧同样暗藏巧思。据主创团队透露,舞台将以简约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装置为主,比如可移动的黑色纱幕既能分割空间,又能通过投影呈现不同场景;地面的几何线条则随着剧情推进变化,暗示角色命运的转折。此外,剧中还特别加入现场弹唱环节,演员将用吉他演绎原创旋律,用音乐传递角色的内心情绪,让古典剧目焕发现代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新排《哈姆雷特》将作为 2025 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 “特邀剧目单元” 的开幕剧目,成为中外戏剧交流的重要载体。“希望通过我们的解读,让国际同行看到中国戏剧人对经典的理解,也让观众感受戏剧跨越文化的魅力。” 冯远征说。据悉,该剧将于 9 月 19 日至 10 月 12 日在首都剧场上演 21 场,目前票务信息已陆续公布,有望成为今年下半年北京话剧市场的热门剧目。

从角色解读到舞台呈现,从青年演员培养到国际文化交流,北京人艺新排《哈姆雷特》用创新手法为经典注入新活力。正如主创团队所言,这部剧不仅是对莎士比亚的致敬,更是对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探索 —— 当 400 年前的 “王子之问” 遇上当下的人生选择,经典与现实的碰撞,或将在首都剧场引发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