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晚上喊头疼,九点就得睡觉,可中午在学校连趴睡都没机会。” 温州家长厉雅的困扰,道出了无数中小学生家长的心声。长期以来,“趴桌午休” 不仅让学生睡不好,还可能影响身体健康,而这一难题即将迎来解决方案 ——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GB/T 46016—2025),从课桌椅的尺寸、材料到性能都划出明确标准,将于 2026 年 2 月 1 日实施。这意味着,未来中小学生在教室就能实现舒适 “躺睡”,不用再蜷在课桌上 “委屈” 午休。

此次发布的国标,针对学生身体发育特点,对午休课桌椅进行了全方位规范。在尺寸方面,兼顾学习与午休双重需求:上课时,小学课桌高度在 455mm—730mm 之间,中学课桌高度在 565mm—790mm 之间,椅子座面宽至少 360mm,保证学生坐姿端正;午休时,椅子展开后整体长度不少于 1050mm,靠背可放倒至 135° 以上,头枕宽、长分别不低于 180mm、100mm,搁腿区域宽、长不少于 250mm、100mm,确保学生能舒展身体。材料上,要求桌面、椅面塑料件抗冲击、耐老化,表面漆膜防水防潮,墨水、印泥等污渍用普通橡皮就能擦净,从细节处保障学生使用安全与便捷。
国标出台前,市场上的午休课桌椅种类繁杂,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质量参差不齐。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蒋艳双表示,国标为午休设备立下了 “安全标尺”,能有效规范市场乱象,避免劣质产品危害学生健康。但他同时强调,国标属于推荐性标准(编号中 “GB/T” 的 “T” 代表 “推荐”),并非强制执行,后续还需推动学校、企业等多方落实,才能真正打通 “从标准到课堂” 的最后一公里。
为何中小学生 “躺睡” 需求如此迫切?数据显示,我国不少中小学生睡眠时长不达标。2024 年 3 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32.4% 的受访家长坦言孩子睡眠不足。而长期 “趴桌午休” 不仅无法补充睡眠,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中日友好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杨欢解释,中小学生骨骼、肌肉仍在发育,趴睡会导致脊柱过度伸展、颈椎扭转,长期下来易引发颈肩腰痛,甚至增加颈椎病风险。此外,趴睡还会降低下午的学习效率,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 “隐形障碍”。
事实上,各地早已开始探索改善学生午休条件。浙江嘉兴海盐县计划投入 59.4 万元,采购 3510 套午休躺睡设备,覆盖全县小学一年级;宁波鄞州区已下拨 798.9 万元,预计覆盖 75% 以上学生,明后两年还将新增 3.35 万套设备。但落地过程中,仍面临不少挑战。海盐县教育局提到,部分学校教室面积小、公共空间有限,无法一次性满足所有学生需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可能难以承担设备采购成本,且部分学校更关注考试分数,缺乏改进午休条件的动力。
蒋艳双认为,要让国标真正惠及每一位学生,不仅需要地方财政的 “真金白银”,还需优化配套措施:比如调整学校作息时间,为午休预留充足时段;制定管理细则,明确设备维护、午休秩序管理等责任;同时,尊重学校自主性,鼓励不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探索解决方案。“午休不是简单‘躺下就行’,而是需要政策、资金、管理的协同发力,才能让‘躺睡自由’成为所有中小学生的日常。”
随着 2026 年实施日期的临近,中小学生午休条件改善已按下 “加速键。这一国标的出台,不仅是对学生健康的守护,更是对教育细节的重视 —— 当孩子们能在教室里舒适午休,他们的下午课堂将更有活力,成长之路也将更健康、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