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铃声响起,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二初级中学门口瞬间被汹涌人潮淹没。穿着蓝色校服的初一新生如潮水般涌出,家长们踮起脚尖,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努力寻找自家孩子的身影。这般场景,与其说是一所初中放学,倒更像是大型高校的下课盛况。然而,热闹背后,该校初一招生近 100 个班的 “奇观”,正引发社会各界对教育质量与资源均衡的深深忧虑。

据纵览新闻报道,9 月 5 日,牡丹区第二十二初级中学工作人员证实,今年新入学的初一年级确实开设了 94 个班。菏泽市牡丹区教体局也表示,该校近几年招生人数处于巅峰期,会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教学质量。但面对如此超乎想象的办学规模,家长和公众的质疑声依旧此起彼伏。
按照国家和山东省的学校建设标准,独立设置的初中每个年级班级数应为 6 – 10 个,全校班额数 18 – 30 个,在校学生数 900 – 1500 人。而牡丹区二十二中一个年级的班级数量,竟是国家标准上限的 9 倍之多。如此 “超级中学” 的诞生,让教学质量保障成为首要难题。教师精力有限,一个老师面对多个班级、数百名学生,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需求?课堂管理难度剧增,教学效果又怎能不受影响?
事实上,该校大规模招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早在 2022 年,二十二中就计划招收 69 个班 3750 名学生,到了 2025 年,计划招生人数飙升至 5700 人,增加近 2000 人。不仅如此,当地二十一中今年计划招生 4200 人、84 个班,区实验中学计划招生 3800 人、76 个班,超大规模办学在当地中学已呈普遍之势。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快速向城区集中,大量适龄学生涌入城市,对学位需求激增;另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且分配不均,家长们为让孩子享受更好教育,纷纷挤破头将孩子送往口碑好的学校,如二十二中这类优质学校,自然招生人数水涨船高。而地方政府在学校建设规划时,或许因资金、土地等因素限制,未能及时跟上人口增长与教育需求的步伐,使得有限学校承载了过多学生。
超大规模办学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教学质量下滑风险加剧,学生难以得到充分关注与个性化教育;学生上学成本增加,部分学生需长途跋涉到校,交通安全、时间成本等问题凸显;学校管理难度呈几何倍数增长,无论是校园秩序维护、后勤保障,还是突发安全事件应对,都面临巨大挑战。
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依据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分布状况,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新建居民区配套学校需同步建设。面对此类超大规模初中,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有必要深入调查,督促地方政府调整学校建设规划,严格落实办学标准,合理布局教育资源。例如,加大教育投入,新建、改扩建更多学校,缓解学位紧张局面;推进集团化办学,通过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促进师资等资源共享,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加强对学校招生的监管,避免过度集中招生,引导学生合理分流。
办学绝非办工厂,不能一味追求规模与数量。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怀与教育资源。在当前初中入学高峰与未来适龄学生数可能下降的复杂形势下,地方政府应立足长远,以推进小班化教学为目标,前瞻性规划学校建设,避免因短视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或过度紧张。只有如此,才能让每一所学校回归教育本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社会培育出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