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量第一省”河南:数量登顶背后,为何难逃“缺好大学”之叹?​​

【高校数量领跑,却陷“大而不强”争议】

今年秋季,郑州财经学院航空港校区迎来首批新生,河南技师学院富士康工程师学院也正式揭牌,首批招生1500名且宣称“学费全免,入学即就业”。与此同时,河南还有6所高校正在加速建设中。教育部数据显示,今年6月,河南普通高等学校增至178所,继2024年登顶后再次成为“全国高校数量第一大省”,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数量唯一破百的“高职第一省”,专科数量高达116所。然而,这一辉煌成就却伴随着“缺好大学”的吐槽声,引发广泛关注。

河南作为高考大省,高考考生数量庞大且呈增长趋势。2002年考生40万,2012年增至80.5万,2019年突破百万。但与之相比,大学数量却显得不足。尽管近年来河南高校数量增长迅速,2012年有120所,2019年为141所,到2025年6月达到178所,可普通本科高校仅有62所,还没有一所985高校,近三分之二的高校都是大专。这导致网友戏称河南“全‘职’高手”,高校“大而不强”“只有数量没有质量”。

河南热衷办大学,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作为高考大省,庞大的考生数量与有限的大学资源形成鲜明对比。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为河南发展高校提供了机遇。此后,河南政府积极作为,出台一系列政策,高校数量得以快速增长,高等教育普及率也切实提高,2024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9.59%,与全国的差距逐渐缩小。

破解“缺人才”难题,河南从职业教育入手。河南虽有一亿人口,但面临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人才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人才外流和人才缺口的矛盾。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得人才缺口更为明显,如2018年机械类专业人才缺口大,2021年多个领域急需紧缺人才。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河南通过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召开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会议等举措,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23年,全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一线新增从业人员多数来自职业院校,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匹配度高。2024年,河南在职业技能培训、新增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方面超额完成任务,技能人才总量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均位居全国第二。

然而,河南“拼命”建大专引发了不少争议。不少人认为需要的是211、985的本科院校,质疑建这么多专科“多而不强,大而不强”。事实上,河南在培育“领头羊”高校上也有密集动作,计划组建新型研究型工科大学,填补本科高校空白。如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筹)、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筹)等建设进展顺利,还谋划筹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同时,河南在推动优质高等教育发展上持续加力,明确2035年远景目标,谋划学科专业布局,力求实现从人口大省迈向人才强省、从传统产业转向创新高地的系统性发展。

但河南从高校大省迈向高校强省并非易事,这些动作的落实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匹配、避免专业布局同质化等问题。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