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这一天!”9 月 5 日,台湾岛内舆论场被一则重磅消息点燃 —— 台北地方法院裁定,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以 7000 万元新台币交保,限制住居、出境、出海,并施以电子监控。消息一出,迅速在台湾各界引发热议,这一裁定不仅关乎柯文哲个人命运,更让深陷舆论漩涡的 “京华城案” 再次成为焦点,民众纷纷聚焦:这场耗时一年多的司法风波,究竟将走向何方?

柯文哲涉贪污受贿、图利、洗钱罪,已被羁押禁见长达 1 年之久。回顾案件历程,2024 年 8 月 30 日,台检廉单位对柯文哲位于台北市的住家、办公室及民众党中央党部等地展开搜查,8 月 31 日,柯文哲被当庭逮捕。9 月 5 日,台北地方法院裁定羁押禁见,自此,柯文哲开启了漫长的羁押生涯。同年 12 月 26 日,台北地检署侦查终结柯文哲涉京华城土地违法容积奖励、政治献金公益侵占等案,以 “涉嫌违背职务收贿、图利、公益侵占、背信” 等 4 项罪名起诉柯文哲等 11 人,求处柯文哲总计 28 年 6 个月徒刑。
在后续的司法程序中,柯文哲的交保之路曲折坎坷。台北地方法院原裁定柯文哲 3000 万元新台币交保,检方抗告后,“高等法院” 发回重裁,台北地方法院改裁定加保至 7000 万元。然而,这一裁定再度因检方抗告被发回,最终在 2025 年 1 月 2 日,柯文哲被裁定继续羁押。此后,其律师多次提出交保停押申请,均被驳回。直至 9 月 4 日,台北地方法院召开羁押讯问庭,对柯文哲的延押、具保停押进行审理,次日,终于传来了 7000 万元交保的裁定。
与柯文哲一同被裁定交保的,还有台北市议员应晓薇,她以 3000 万元新台币交保,同样被限制住居、出境、出海,并接受电子监控。法院称,综观全案卷证及诉讼进行程度,柯文哲、应晓薇分别以自己名义提出相当的交保金额,足以对其形成足够心理压力及拘束力,可作为羁押的替代手段,以确保本案未来审理、执行程序的进行,同时要求二人不得与同案被告、证人有任何接触、骚扰、恐吓或探询案情。
对于这一裁定,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表示,司法要回归公正,民众权利才有保障,迟来的交保裁定,更凸显过去司法程序中可能存在的瑕疵。民众党发言人张彤称,待收到正式裁定且完备相关程序后,民众党将和柯文哲以及台湾民众一同找回司法正义。目前,民众党正紧急筹钱,希望尽快筹出保释金,助柯文哲重获自由。
值得注意的是,柯文哲稍早透过律师发表声明,表示需再考虑,将于 8 日上午办理律见转达后,再作决定。而台北地方检察部门则表示,将在收到法院的裁定理由后,研议是否提起抗诉。这场司法风波尚未落幕,柯文哲是否会缴纳保释金重获自由,后续案件审理又将如何推进,无疑将持续牵动着台湾社会的神经,引发更多关注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