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误吞电池悲剧敲响警钟,高危物品排查刻不容缓】
近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冲上热搜:今年5月,1岁半的宁宁因误吞纽扣电池,出现呕吐、拒食症状,送医后发现电池在食道中卡压约10小时,造成不可逆的食道腐蚀穿孔,最终导致终身残疾。这一事件犹如一记重锤,为广大家长敲响了警钟,儿童误吞异物问题不容忽视。

纽扣电池,看似小巧无害,实则暗藏巨大危险。一旦卡在食道,就如同启动了一个微型电烙铁,短时间内就能引发严重灼伤。医生指出,超过6小时,电池就可能导致食道穿孔,部分患儿甚至需要手术切除部分食道,面临终身进食困难的痛苦。宁宁的遭遇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仅仅10小时的卡压,就让他付出了终身残疾的代价。
在日常生活中,电动玩具、有声书、遥控器、汽车钥匙等物品随处可见,而这些物品中的纽扣电池,恰恰是儿童误吞的高危物品。孩子们好奇心旺盛,对这些物品充满了探索欲,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将电池放入口中。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需要重点排查家里的这些物品,确保电池安装牢固,避免孩子轻易接触到。同时,要将这些物品放置在孩子无法触及的地方,从源头上杜绝孩子误吞电池的可能。
除了纽扣电池,磁力珠和强酸强碱清洁剂(如洁厕灵、空调清洗液)也是儿童误吞的高危物品。磁力珠色彩鲜艳,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被孩子误吞,多个磁力珠在体内相互吸引,可能会导致肠道穿孔、梗阻等严重后果。而强酸强碱清洁剂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孩子误吞后会对口腔、食道、胃肠道等造成严重的化学性灼伤,甚至危及生命。
这些高危物品在家庭中普遍存在,但很多家长却没有意识到其潜在的危险。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会去触碰这些物品,但实际上,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是没有边界的。他们可能会在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将这些物品放入口中,从而引发不可挽回的悲剧。
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家长需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对于家中的高危物品,要进行重点排查和管理。对于电动玩具、有声书等物品,要定期检查电池的安装情况,确保电池不会松动;对于磁力珠,要将其放置在孩子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孩子玩耍;对于强酸强碱清洁剂,要将其存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并且要使用儿童安全锁等防护措施。
同时,家长还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告诉孩子哪些物品是不能触碰的,让孩子从小树立安全意识。如果发现孩子误吞了异物,要立即就医,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
宁宁的悲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儿童误吞异物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和监管,排查家中的高危物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我们携手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