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排到厂门外,包裹堆得没地方放!” 在湖北天门一家服装电商企业的仓库里,分拣工人的脚步不停,传送带 “嗡嗡” 运转,每装满一辆货车,就立刻有下一辆接上 —— 这样的繁忙场景,如今是天门服装电商产业的日常。谁能想到,这座内陆城市,已悄然成为服装电商的 “后起之秀”:一年卖出超 6 亿件服装,交易额突破 500 亿元,从 “来料加工小作坊” 到 “千亿产业后备军”,天门用缝纫机的 “嗒嗒” 声,奏响了产业发展的活力新节拍。

天门的服装电商爆发,始于一场 “返乡潮” 与 “产业转移” 的双向奔赴。上世纪 90 年代,数十万天门人南下从事服装业,积累了技术、资源和经验。近年来,沿海服装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用工难问题,而天门敏锐抓住机遇,一方面吸引游子返乡,另一方面打造产业承接平台。费文就是返乡创业者中的一员,4 年前他带着十几人的团队回到天门,如今企业规模已扩至 1500 人,库房从 2000 平方米增至 2 万平方米,“现在在公司里得靠电动平衡车穿梭,效率才能跟上订单增长”。像费文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近 3 年天门累计吸引近 10 万人返乡创业就业,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核心动力。
为了让产业 “扎下根、长得大”,天门下足了 “硬功夫”。当地投资 80 亿元打造化纤纺织产业园,引入 15 家上下游企业,构建从聚合物切片到成衣的完整产业链;投入 23.6 亿元完善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出台 17 条专项扶持政策;还推出区域公用品牌 “天门衣尚”,对授权企业给予资金奖补。如今,“天门衣尚” 供应链平台运行仅 4 个月,就撮合交易超 4000 万元。在政策与产业的双重加持下,天门服装电商交易额从 2021 年的 70 亿元,飙升至 2024 年的 513 亿元,年均增速达 92%,2025 年上半年更是突破 300 亿元,同比增长超 30%。
智能科技的加入,让天门服装产业按下 “加速键”。在当地一家生产企业的车间里,AI 算法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提升数十倍 —— 原先需要几周完成的设计,现在半小时就能搞定,4 人一天可出七八十件新款;衣架上的物联网芯片实时传输 200 余项生产参数,数字孪生系统构建 “镜像工厂”,能快速拆解客户需求并转化为产线指令。不仅如此,天门还把 “赛场” 延伸到海外:东盟和北美的海外仓相继投用,跨境电商订单最快次日就能送达消费者手中,未来 5 年计划让跨境电商占比提升至 40% 以上。
产业的兴旺,更带动了 “产城人” 的深度融合。如今的天门,每 3 户就有 1 户从事服装行业,16 万从业人员撑起了这座城市的经济支柱。夜晚的北湖夜市,300 多个摊位霓虹闪烁,年轻父母带着孩子穿梭其中,热闹非凡;产业园的直播间里,8 个房间同时开播,日均售衣 6000 多件;培训教室中,“服装电商千人培训计划” 每年培育近 3000 名专业人才…… 人口回流、出生率回升(2024 年出生人口同比增 17%,8 年来首现 “由降转增”)、居民收入增速湖北第一,这些变化都印证着天门的活力升级。
从 “内陆小城” 到 “服装电商高地”,天门的蜕变并非偶然。它抓住了产业转移的机遇,用产业链思维整合资源,靠科技创新提升效率,以人才回流激活潜力。如今,天门已定下新目标:到 2030 年服装电商交易额突破 1000 亿元。相信随着缝纫机的 “嗒嗒” 声持续奏响,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还将书写更多产业发展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