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疼”——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箴言,道破了春季 “春捂” 的重要性。春季阳气初生却未稳固,气温忽高忽低,若过早减衣易受风寒侵袭。中医强调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捂” 正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之道。除了做好保暖,春季饮食也需跟上,多吃 5 种高蛋白蔬菜,能为身体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助力健康少生病。

想要 “春捂” 见效,关键要做到这 5 点:第一,“捂” 住温差。春季早晚温差若大于 8 摄氏度,说明气温不稳定,需及时添衣防 “倒春寒”;若气温连续一周稳定在 15 摄氏度以上,再逐渐减衣,避免身体适应不及。第二,捂对重点部位,遵循 “三暖二凉” 原则 ——“三暖” 即护住后背、肚子和脚丫,这三个部位受凉易引发感冒、腹泻;“二凉” 指保持头部和胸部透气,避免捂出大汗或影响呼吸。第三,“捂” 要循序渐进。不能从厚棉袄直接换成薄衬衫,应逐步减少衣物,给身体适应温度变化的时间,就像培育新芽般耐心呵护。第四,把握 “捂” 的黄金时段。立春后 15 天左右是 “春捂” 关键期,但需结合当地气候和个人体质调整,比如南方回暖快可适当缩短,北方寒冷则需延长。第五,“捂” 要因人而异。老人、小孩及体质虚弱者,免疫力较差,需比健康成年人多 “捂” 一段时间;而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可根据体感灵活调整,避免过度保暖。
做好 “春捂” 的同时,搭配高蛋白蔬菜,能让春季养生效果翻倍。这 5 种高蛋白蔬菜,营养丰富又好做,值得端上餐桌:
第一种是豆腐,堪称 “植物蛋白王者”。每 100 克豆腐含约 8 克蛋白质,含量可与肉类媲美,还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烟酸、不饱和脂肪酸及钙、铁、磷等微量元素。它不仅适合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人群食用,对预防骨质疏松也有帮助,且价格实惠、做法多样。推荐一道 “小葱拌豆腐”,嫩豆腐切块焯水,撒上葱花,淋上生抽、香油,简单调味即可,清爽可口又保留营养。
第二种是鸡蛋,性价比极高的高蛋白食材。鸡蛋含优质胆固醇、蛋白质和脂肪,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高度契合,吸收率超 98%,是老少皆宜的营养佳品。做法中,“鸡蛋羹” 最能体现其嫩滑口感 —— 鸡蛋打散后加温水(蛋液与水比例 1:1.5),撇去浮沫,蒸锅上汽后中火蒸 8 分钟,出锅淋上生抽和香油,入口即化,老人小孩都爱吃。
第三种是春季特有的桃花虾,被誉为 “开春第一鲜”。桃花虾仅在春季桃花盛开时上市,时令性极强,身长三四厘米,红黄相间、圆润剔透,肉质鲜嫩,蛋白质含量丰富。推荐 “油炸桃花虾”,虾洗净沥干,裹一层薄淀粉,油温六成热时下锅炸至金黄,捞出撒少许盐,外酥里嫩,一口一个满嘴鲜,还能补充优质蛋白。
第四种是生菜,春季应季的 “脆嫩蛋白源”。每 100 克生菜含 0.8 克蛋白质,还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能促进蛋白质与脂肪的消化吸收,增强肠道蠕动。“清炒生菜” 做法简单:生菜洗净去根,焯水后摆盘;蒜末、小米辣爆香,加蚝油、生抽、盐、白糖和水淀粉调成酱汁,淋在生菜上,脆嫩爽口,营养不流失。
第五种是菠菜,有 “蔬菜之王” 的美誉。每 100 克菠菜含 2.86 克蛋白质,还富含植物粗纤维、胡萝卜素、钙、铁及抗氧化剂。常吃菠菜能促进肠道蠕动、维护视力、缓解春季过敏,还能预防黑色素沉着,兼具养生与美容功效。推荐 “菠菜饺子”,菠菜焯水切碎,与肉末、姜末、葱花拌匀做馅,包成饺子煮熟,一口咬下,既有蔬菜的清香,又有蛋白质的满足感,适合全家食用。
春季是养生的黄金季,做好 “春捂” 抵御风寒,多吃高蛋白蔬菜补充营养,双管齐下,才能增强免疫力,让身体在这个春天少生病、更健康。这些简单易做的养生方法,不妨从今天就开始尝试,为全年健康打下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