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古井贡酒曾一路高歌猛进,然而今年上半年,其发展步伐却悄然放缓。8 月 29 日晚间,古井贡酒发布 2025 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 138.80 亿元,同比仅增长 0.54%;归母净利润 36.62 亿元,同比增长 2.49%。这一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彼时营收增速达 22.07%,净利润增速更是高达 28.54%。不仅如此,第二季度单季度业绩出现 “双降”,营收 47.34 亿元,增速为 – 14.23%;净利润 13.32 亿元,增速为 – 11.63%,经营压力已不容小觑。

回顾往昔,古井贡酒作为徽酒一哥,表现相当亮眼。2019 年顺利突破 100 亿元营收大关,2023 年营收更是跨越 200 亿元门槛,在 2023 年全球经销商大会上,更是雄心勃勃地提出 “2024 年实现 240 亿元营收、2025 年实现 300 亿元营收” 的目标。但行业寒冬的侵袭,打乱了古井贡酒的节奏。2024 年,其营收为 235.8 亿元,未达预期;2025 年上半年,增长近乎停滞。若要完成 300 亿元目标,下半年营收增速需超 27%,在当前形势下,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在资本市场上,古井贡酒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自今年 6 月 16 日股价见底 126.73 元 / 股后,便开启回升之路,截至 9 月 1 日收盘,股价报收 170.4 元 / 股,涨幅超 34.45%,市值大增超 230 亿元。这一业绩与股价的反差,背后原因值得探究。一方面,上半年业绩放缓或为古井贡酒主动 “踩刹车”。过去,其业绩高增长被质疑依赖渠道压货,而今年上半年合同负债从去年同期的 22.18 亿元降至 14.28 亿元,降幅达 35.63%,在此情况下营收仍能正增长,说明业绩增长并非单纯依靠压货。且合同负债降至低位,未来回升有望带动业绩重回高增长。另一方面,产品力的强劲支撑不容忽视。尽管行业竞争加剧,古井贡酒白酒业务毛利率仍稳定在 80%,核心产品 “年份原浆” 表现突出,2024 年该系列收入占总营收比例高达 76.71%,且在行业多家酒企降价促销时,其产品价格不跌反涨,彰显产品实力。
然而,拨开乐观的表象,古井贡酒仍面临诸多隐忧。全国化进程便是一大挑战。白酒行业素有 “30 亿区域求存、50 亿区域称霸、百亿奔走全国” 之说,古井贡酒在 2019 年营收破百亿,具备全国化实力。但现实是,截至今年上半年,绝大部分营收仍来自华中地区,达 97.83 亿元,占比 86.5%;华北地区营收 8.211 亿元,占比 7.26%;华南地区营收 6.962 亿元,占比 6.16%。其全国化受阻,与 “厂家 1+1 模式” 的渠道销售策略紧密相关。这种深度营销模式虽能增强厂家对渠道和终端的把控力,但成本高昂,不利于省外扩张。数据显示,2013—2022 年,古井贡酒销售费用率远超行业平均,营销投入大但营收规模不及洋河股份。在经销商数量上,截至 2024 年,5089 家经销商中,华中地区占比约 60%,其余地区扩展缓慢。
高端化之路同样坎坷。虽然产品力强,但产品价格倒挂问题凸显。当前,古井贡酒产品策略为 “最高端的古 20 稳价,古 7、古 8、古 16 放量冲业绩,古 5 保盘保量”,试图构建 100 – 600 元价格防线。但 2024 年,古 20 批发价持续下探至 480 元以下,与 550 元出厂价倒挂率约 15%,长此以往,必将冲击渠道。
综上,古井贡酒上半年业绩放缓虽有主动调整因素,未来预期看似乐观,但在全国化和高端化方面的隐忧,犹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何突破这两大困境,将是古井贡酒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