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家居市场深耕27年的宜家,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自我变革。9月2日,宜家在上海举办2026财年启动会,推出新品牌定位“家,给生活更多”,并宣布计划投资1.6亿元人民币,为中国市场带来超150款更低价格产品等。这一系列举措,宛如宜家在中国市场的一场“自我救赎”,也引发了对其未来发展的广泛关注。

低价策略:从临时救场到长期战略
宜家此次的低价策略并非一时兴起。早在2023年,宜家中国就开始对300余款产品降价,2024年初扩大降价范围,2025年连餐厅的“流量担当”热狗都从7.99元降到5元。过去,宜家凭借庞大的卖场和充满想象力的样板间,吸引年轻消费者排队打卡,业绩一度高速增长,2016财年和2017财年销售额增速分别为19.05%和14.4%。但到2018财年,销售额增速降至5.59%,2024财年销售额从120.7亿元下滑到111.5亿元,较2019年巅峰期缩水近30%。
价格调整对宜家业绩有一定影响,2024财年零售总额降低主要源于商品售价调低。宜家方面表示,英格卡集团把“更低价格投资”作为投资重点,在63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的商品售价均大幅下调。低价策略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成效,很多产品比名创优品还便宜,部分低价产品销量同比增幅超70%。
多维度调整:寻找新增长点
除了低价策略,宜家还在多方面寻找竞争力。今年4月,再次启动中国首店宜家徐汇商场升级改造,优化购物动线,增设咖啡厅等。改造后的门店少了“网红感”,多了“实用感”,更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如小户型厨房高效利用、宠物与家具和谐共处等。
宜家也在打破“远郊大卖场”固有印象,构建全渠道网络。继2020年入驻天猫平台后,2025年8月入驻京东平台,这是其入驻的第二家国内电商平台。不过,线上渠道面临淘宝、拼多多、抖音电商等的“颠覆式冲击”,宜家需应对这一挑战。
从投资方向来看,宜家从2025财年投资2.73亿元打造500款更低价产品,到2026财年计划投资1.6亿元推出超150款更低价格产品,策略更聚焦,将资源集中在更具代表性的产品上。同时,新品研发、京东合作、小店模式配合,宜家试图打出“组合拳”。
未来挑战:如何留住年轻人
尽管宜家不断求变,但年轻人对“宜家风”的崇拜在减弱。越来越多本土家居品牌更具性价比竞争力,日本NITORI宜得利家居也凭借供应链效率优势在中国疯狂拓店。
在2026财年启动会的高管访谈中,宜家高管们阐述了新的品牌定位和战略方向。新品牌定位“家,给生活更多”更注重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将品牌理念贯穿到产品设计、定价和与消费者沟通的各方面。未来两到三个月,宜家将探索和共创新的社会消费行为、生活方式和相关话题。
在商业核心重点方面,2026年宜家将聚焦“完整睡眠”解决方案和厨房生活,满足中国消费者实际生活问题。价格策略上,将持续实施价格投资,通过产品与服务呈现“可负担”的目标。同时,宜家将开设更多小型门店,扩大数字版图,升级现有商场,加大可持续发展投入。
对于中国市场,宜家高管表示将继续深耕,秉持初心,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加大实体门店和数字渠道投资。尽管首席执行官变动,但中国市场仍是宜家战略重点。
宜家正在努力找回增长节奏,通过一系列调整和变革,试图重拾年轻人的青睐。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家居市场,宜家能否成功实现转型,还需要时间来检验。这场“自我校准”能否让宜家在中国市场重焕生机,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