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 10 点的石家庄 “董明珠健康家” 门店依旧灯火通明,刚下班的白领在模拟客厅里体验带新风系统的国风空调,宝妈们围着搭载除菌技术的净水机咨询参数,这样的热闹场景在全国近千家门店同步上演。半年前,当格力宣布将专卖店更名为 “董明珠健康家” 时,质疑声不绝于耳 ——“用老板名字当招牌太冒险”“摆脱空调依赖只是噱头”。但如今 970 家门店的落地速度,以及冰洗、净水品类超 20% 的增速,让这场争议有了新的讨论维度。
从 0 到 970 家:IP 流量的闪电转化
“这不是简单的换招牌,是一场渠道革命。” 珠海格力终端负责人高杰的话在扩张数据中得到印证。自 2025 年 3 月北京首店开业以来,“董明珠健康家” 以平均每天 5 家的速度铺开,截至 9 月已达 970 家,远超首批 500 家的计划。门店里,传统家电卖场的陈列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真实家居场景:厨房区的嵌入式冰箱与洗碗机联动演示,卧室里的空调展示着冷暖分送技术,构成 “空气 – 水质 – 膳食” 的健康生态。
流量转化成效显著。格力市场总监朱磊透露,门店推出三个月内,冰洗业务增长 24%,净水系列涨幅超 40%。五一期间,江西上饶三家门店创下 500 万销售额,其中 10% 来自空调以外的品类。董明珠本人 6 月参与的三场开业活动,更让门店延时至深夜仍客流不断,有顾客直言 “冲着董明珠的口碑来,没想到非空调产品这么惊艳”。
逼出来的转型:空调依赖症的突围战
这场 “IP 押注” 背后,是格力亟待破解的增长困局。2025 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格力营收同比下滑 2.66%,以空调为核心的消费电器板块收入降 5.09%,占比仍高达 78.38%。更严峻的是行业变化:二季度线上 2100 元以下空调占比首超 50%,中高端市场需求萎缩,而这正是格力的核心阵地。
“消费者觉得格力只等于空调,新品类根本推不动。” 朱磊的坦言道出痛点。此前格力尝试的生活电器专卖、明珠专卖店等均告失败,直到绑定董明珠 IP 的新模式出现转机。要知道,这个自带 “十年赌约” 话题的企业家,2020 年直播带货曾创下 475 亿元战绩,其名字早已被格力注册为商标,成为最具性价比的流量入口。
光环下的隐忧:IP 神话能延续吗?
但董明珠的光环并非万能。十年前的格力手机因开机画面植入其头像遭吐槽,玫瑰空调也被批 “审美过时”。如今的新模式仍面临考验:3000 家门店的年度目标仅剩两月未完成,单店运营成本较传统专卖店上升 15%。更关键的是,非空品类占比仍不足 15%,而美的通过场景化门店已实现 30% 的非核心品类销售占比。
行业竞争更趋激烈。小米空调暑期发起份额争夺战,海尔智家加速智慧家庭布局,格力的 IP 牌需应对技术与渠道的双重挑战。尽管工业制品、智能装备板块增速超 17%,但体量过小难以分担压力。董明珠对此信心十足:“健康家是服务渠道,要让科技融入生活,这不是噱头是方向。”
新闻总结
格力 “董明珠健康家” 半年内落地 970 家门店,以场景化体验和 IP 引流打破 “空调依赖”,带动非空品类显著增长,成为多元化转型的关键抓手。这一模式源于格力应对营收下滑、中高端市场萎缩的现实需求,试图将董明珠的个人流量转化为品牌价值。但门店扩张未达预期、非核心品类占比偏低、行业竞争加剧等问题仍存,且董明珠 IP 过往有失败案例。这场以老板名字命名的转型赌局,短期收获流量红利,但其能否长期支撑格力突破增长瓶颈,仍需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