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的河南栾川县城,凌晨两点仍有游客在汉庭酒店前台排队。“没想到县城酒店要抢,260 元一晚还含自助早餐,比市区同价位的舒服多了。” 刚办完入住的郑州游客李女士说。楼下,本土品牌 “栾川宾馆” 正连夜更换 LED 屏,打出 “住店送温泉票” 的促销;不远处,尚美数智的新店已挂好招牌,主打 “60 间房精品设计”。这场席卷全国 2800 多个县城的住宿大战,正改写中国酒店业的版图。

千亿蓝海:县城为何成香饽饽
县域市场的爆发绝非偶然。2023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 6.6%,远超城镇水平,而麦肯锡预测,到 2030 年 66% 的个人消费增量将来自县城及以下市场。消费觉醒直接体现在住宿需求上:今年十一,近百个县城酒店预订量同比涨超 50%,春节更是多个县域因酒店爆满登上热搜。
“反向旅游” 与交通升级更添柴火。年轻人避开热门景区涌向小城镇,高铁网络向县域延伸让 3 小时出行圈成为常态。极光智库报告显示,县域旅居市场正崛起,数字游民看重办公便利性,康养群体关注医疗配套,酒店已从 “落脚点” 变成 “第三空间”。河北蔚县的尚美酒店店长透露:“周末客人里,一半是来写生的学生,一半是远程办公的年轻人。”
群雄逐鹿:巨头与 “小镇之王” 的博弈
面对 10 亿人口的市场,酒店巨头加速下沉。华住集团早在 2019 年就喊出 “县县有华住”,截至 2024 年 3 月,其 5102 家经济型酒店撑起半壁江山,今年计划新开的 1800 家店多瞄准县域。锦江则靠 2800 家低线门店贡献 97% 营收,重点布局县城核心地段的中端品牌。
“小镇之王” 尚美数智走出差异化路线。创始人马英尧摒弃一线城市 80-100 房的大店模式,主推 40-60 房的 “小而美” 酒店,单店投入直降 30%。截至 2024 年 6 月,尚美已覆盖 1933 个区县,五线城市覆盖率达 90%。本土酒店也不甘示弱:山东邹平的 “渤海酒店” 增设健身房,陕西眉县的民宿升级智能客控,靠本地客源与性价比站稳脚跟。
生存密码:县城酒店的 “定制化” 打法
下沉不是简单复制,精准定位才是关键。旅游型县城如浙江安吉,酒店扎堆景区周边,主打 “亲子房 + 漂流套票”;工业型县城如江苏丹阳,门店多靠开发区,提供 “早班机叫醒 + 熨烫服务”。价格更是掐准痛点,200-400 元区间占比超 70%,既高于本土小旅馆,又低于城市同品牌定价。
灵活加盟降低扩张门槛。华住的汉庭推出县域简约版,锦江接受 50 间房以下的物业改造,首旅如家的 “轻管理” 模式让单体酒店改造成本大降。尚美甚至提供 “县域定制装修包”,将当地文化元素融入设计,河北正定的门店就用古城图案做墙纸,入住率比标准店高 15%。
隐忧显现:热闹背后的挑战
但 “内卷” 已初现端倪。某连锁品牌区域经理透露,部分县城同一街道挤着 3 家经济型酒店,淡季入住率不足 40%。同质化更成通病:多数酒店都配健身房、早餐,但针对康养、数字游民的特色服务稀缺。此外,县域物业产权复杂、人力成本上升等问题,正考验品牌的运营能力。
新闻总结
县域酒店市场因消费升级与政策红利成为蓝海,2800 多个县城吸引华住、锦江等巨头与尚美等区域品牌争相布局,带动住宿品质升级,今年十一预订量同比涨幅超 50%。各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巨头拼规模、本土拼特色)与定制化策略(灵活选址、亲民定价、低门槛加盟)抢占市场。但热闹背后,同质化竞争、淡季客源不足、运营成本上升等问题凸显。随着城乡融合深化,只有精准匹配县域客群需求、平衡规模与特色的品牌,才能在这场下沉盛宴中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