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这些 “隐形杀手” 伤了胃!胃部健康守护指南请收好

热气腾腾的面条刚端上桌,顺手拿起反复使用多年的筷子大快朵颐;聚餐时总爱招呼 “趁热吃” 才够味…… 这些日常饮食场景,看似再寻常不过,却可能暗藏伤害胃部健康的 “隐形杀手”。胃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默默承担着食物消化与营养吸收的重任,可我们又该注意哪些细节,才能守护好它的健康?

看似普通的筷子,实则与胃部健康息息相关。许多家庭习惯将筷子用到开裂、褪色也不舍得丢弃,却不知长期使用的筷子,表面早已布满肉眼难察的细小凹槽,成为细菌、霉菌肆意滋生的 “温床”。辽宁抚顺市第二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耿超提醒,定期更换筷子,是降低致病物质传播风险、守护胃部健康的关键一步。上海市消保委实验数据令人震惊:使用超 6 个月的筷子,霉菌数量竟比新筷高出 30%!木筷、竹筷因表面易磨损,吸水受潮后,更是容易成为黄曲霉毒素和幽门螺杆菌滋生的 “天堂”。而部分塑料筷或劣质一次性筷子,在高温下还可能释放甲醛等有害物质。不同材质的筷子更换周期也有讲究,木筷、竹筷建议每 3 – 6 个月更换,一旦出现裂痕、霉斑或异味,必须立即丢弃;不锈钢、陶瓷筷因表面光滑不易藏菌,可每 3 个月检查一次,若未明显磨损,可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除了筷子,餐具的养护同样不可忽视。餐具清洁里藏着大学问,成把清洗的筷子菌落总数比单根清洗高 30% – 50%,因此建议将筷子分开清洗,用洗洁精擦拭后彻底冲洗。高温消毒是杀灭致病菌的有效手段,100 摄氏度沸水煮 10 分钟,能消灭 99% 的致病菌。但要注意,黄曲霉菌的菌体虽可通过高温、紫外线灭活,其毒素却需 280 摄氏度以上高温或碱性处理,在日常家庭环境中难以彻底杀灭。此外,家中的碗盘、砧板、刀具和洗碗布,也都容易 “藏污纳垢”,日常清洁与定期更换缺一不可。

“趁热吃” 这句常挂在嘴边的话,也可能成为伤胃 “元凶”。有些人甚至将其演变成了 “趁烫吃”,却不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已评估认定,饮用温度超过 65 摄氏度的热饮有致癌风险。耿医生建议,食物温度应控制在 10 – 40 摄氏度,这样既能保证口感,又能最大程度保护胃部。

胃部健康筛查更是预防胃部疾病的 “前哨站”。幽门螺杆菌是胃炎、胃癌的主要诱因之一,健康成年人应定期检查幽门螺杆菌,同时坚持分餐制,使用公筷。胃镜检查对于发现胃部疾病以及早期胃部恶性疾病筛查至关重要,随着无痛胃镜的普及,检查痛苦大幅降低,耿医生建议成年人每 3 – 5 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从一双筷子的更换,到一次饮食温度的把控,再到定期的健康筛查,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实则是守护胃部健康的关键。别等胃部发出 “求救信号” 才追悔莫及,从现在开始,重视这些细节,用实际行动呵护胃部健康,让身体的 “消化工厂” 始终高效运转。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