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的街头,霓虹灯闪烁,夜市摊的香气四溢,小龙虾作为 “夜宵顶流”,本该是食客们争相追捧的美味,可今年,不少人发现,这红彤彤的小龙虾价格竟变得 “亲民” 起来。今年前 4 个月,小龙虾全国批发价最高约 70 元一公斤,到了 5 月就降至 38 元一公斤,近乎腰斩的价格背后,一场小龙虾产业的变革正在悄然酝酿。
小龙虾价格的大幅下跌,是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的直接体现。在供应端,养殖技术的进步和产区的扩张成为关键因素。湖北、江苏、安徽等传统主产区持续扩大养殖规模,四川、江西等新兴产区也迅速崛起。2024 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达约 3000 万亩,产量约 300 万吨,已然成为淡水养殖的第四大品类。然而,由于众多产地气候相似,每年 5 – 6 月集中上市,大量小龙虾涌入市场,供大于求,价格自然一跌再跌。同时,运输环节的优化虽降低了成本,但未能抵消供应过剩带来的影响。全程温控冷链车、食品级透气包装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小龙虾的极速配送,可市场上的饱和状态,让价格依旧难以回升。
在需求端,多元化的餐饮市场给小龙虾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熟食、预制菜、速冻食品等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大家的选择更加丰富。而且,部分消费者认为小龙虾壳多肉少,嘌呤含量高,这也使得小龙虾的吸引力大不如前。
价格走低对小龙虾产业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养殖户而言,利润空间被压缩,养殖积极性受挫,甚至可能导致部分养殖户退出市场。但危机往往也伴随着机遇,这一现状倒逼小龙虾产业开启升级之路。
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加强监管与引导,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长远来看,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广新型养殖技术,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养殖户们也主动求变,利用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升级养殖技术,打造全季控温养殖,拓展销售渠道,错峰供应。加工企业则致力于升级加工工艺与装备,提升产品品质,向精深加工迈进。餐饮店更是顺应消费场景变化,创新菜品,将小龙虾与火锅、烤肉等结合,开发出小龙虾汉堡、披萨等创意美食,还挖掘 “龙虾社交” 卖点,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小龙虾价格的走低,看似是一场产业的 “危机”,实则是推动其转型升级的 “契机”。从养殖到加工,从运输到销售,整个产业链都在积极调整、变革。相信通过各方努力,小龙虾产业将在变革中实现华丽转身,迎来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