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为了保住一颗门牙,我付出了’雷公嘴’的代价。”这是一位看牙”老病号”的真实经历。从儿时对牙科的恐惧到成年后耗资8万修复牙齿,再到为保住门牙经历一场肿胀如”雷震子”的手术,她的看牙历程堪称一部现代人牙齿健康启示录。这场看似夸张的术后反应,背后折射出怎样的口腔健康问题?

【牙齿保卫战:从恐惧到治愈】
这位85后女性从小因一次痛苦的牙科经历留下心理阴影,直到28岁才开始系统治疗。”补了七八个牙,种植牙两个,全瓷冠’三连一’搭桥一副”,耗时1年7个月,花费近8万元。虽然经济代价高昂,但她坦言:”牙好了,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这场持久战最终以成功修复所有患牙告终,却在上颌门牙区域发现新的隐患——根尖囊肿。CT显示囊肿已侵蚀牙槽骨,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门牙松动脱落。
【手术抉择:保牙还是拔牙?】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患者陷入两难:
- 私立诊所方案:拔除门牙,刮治囊肿,再行种植
- 公立医院建议:保留门牙,实施囊肿刮治术
“其中一家诊所院长甚至说’必须马上拔牙’,让我丈夫都急了。”最终在公立医院颌面外科专家的评估下,她选择了风险更小的保牙手术。”医生说这是他们科最小最轻的情况,让我两天后来手术。”
【术后意外:肿成’雷公嘴’】
手术本身顺利,采用全麻方式减轻患者痛苦。但术后第三天,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上嘴唇肿得饱满宽阔,侧面看嘴尖超出鼻尖。”家人朋友的反应从担忧到忍俊不禁,患者本人也收获了一堆表情包。
“虽然肿胀难看,但医生解释这是正常的术后反应。”一周左右肿胀消退,门牙得以保全。医生点评指出:”囊肿范围较小,预后良好,短期肿胀是术区正常反应。”
【专家解读:根尖囊肿防治】
深圳友睦齿科颌面外科王赞医生指出:
- 成因:多由龋病引发,细菌感染牙髓后形成
- 危害:可导致牙齿松动、面部畸形甚至骨折
- 治疗:早期发现可通过刮治保留牙齿
- 预防:及时治疗龋齿是关键
特别说明牙科CT辐射量低,”仅相当于乘坐十小时飞机”,不必过度担忧。
【新闻总结】
本案例带来三大启示:
- 牙齿问题宜早治:拖延可能导致更复杂的治疗
- 保牙可能性比想象大:专业评估很重要
- 术后反应需理性看待:短期不适可能预示良好预后
【患者感悟】
“从恐惧看牙到主动治疗,我用了30年。”患者坦言,”希望年轻人不要重蹈覆辙,定期检查很重要。”
【编者按】
这个真实案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现代人常见的牙齿健康困境。高昂的治疗费用、术后的不适反应,都在提醒我们:口腔健康需要长期投入和重视。那颗肿成”雷公嘴”的门牙最终保住了,这个结果或许能给更多人面对牙科问题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