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金陵!台湾师生秦淮河畔触摸中华文脉》​​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7月20日,参加海峡两岸青年文化月的台湾师生团漫步南京秦淮河畔,在夫子庙的千年文脉中感悟历史,在老门东的市井烟火里触摸当下。这场以”行走南京”为主题的文化体验,不仅让台湾青年感受到金陵古城的独特魅力,更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生动注脚。记者全程跟随,记录下这场跨越海峡的文化寻根之旅。


​【科举博物馆:解码千年选才智慧】​

台湾师生团的首站来到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这座建在江南贡院遗址上的专题博物馆,以独特的宝匣式设计将1300年科举历史浓缩于地下空间。沿着象征科举发展历程的130米坡道缓步而下,师生们仿佛穿越时空隧道。

“殿试卷的蝇头小楷令人惊叹!”高一学生林佳柔指着展柜中的文物说道。在导游的讲解下,师生们详细了解了科举制度的演变历程,从童试到殿试的严谨流程让台湾青年深刻体会到古代选才制度的科学性。馆内”金榜题名””鱼跃龙门”等文化符号引发热烈互动,不少学生在寓意吉祥的点位拍照留念,将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美好期许定格在镜头中。

“科举制度体现的公平竞争精神,对现代教育仍有启示意义。”随行教师王建皓表示,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历史课本上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


​【老门东:市井街巷里的活态传承】​

午后,师生团转战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这里完整保留的明清建筑肌理与现代文创气息完美融合,成为体验金陵民俗的最佳窗口。

汉服体验店前排起长队,台湾学生们纷纷换上心仪的服饰。”第一次穿汉服,感觉像穿越到了古代!”一位女生对着铜镜整理妆容,嘴角洋溢着兴奋。街区内的非遗工坊里,剪纸、泥人等传统手艺吸引师生驻足。一位男生在师傅指导下尝试制作秦淮灯彩,虽然手法生疏,但专注的神情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老门东就像一本立体的历史书。”王建皓老师感慨道。师生们漫步青石板路,品尝鸭血粉丝汤等特色小吃,在市井烟火中感受南京人的生活方式。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台湾青年对”活态传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文化月:搭建两岸交流桥梁】​

“这是我们第三次参加海峡两岸青年文化月。”王建皓介绍,从苏州到南京,师生们通过实地探访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他表示,这种亲身体验比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据了解,本届文化月精心设计了”非遗传承””文创体验”等板块,南京行程特别安排了秦淮河文化体验。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实地走访让台湾青年感受大陆发展成就,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新闻总结:让文化成为两岸交流的桥梁】​

南京秦淮河畔的这场文化之旅,不仅是一次历史探寻,更是一场心灵对话。台湾师生通过实地体验,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生生不息。

文化体验的三大启示​:

  1. 沉浸式学习​:实地探访比书本知识更能激发文化认同;
  2. 活态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活力;
  3. 青年交流​:两岸青年应成为文化交流的主力军。

随着海峡两岸青年文化月的深入开展,相信会有更多台湾青年踏上这片文化热土,在交流中增进理解,在体验中深化认同。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跨越海峡的文化之旅结出更多硕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