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股市为关税战忧心忡忡时,日本却意外收获’政策大礼包’!”日美关税谈判取得重大突破,美方将对日征收15%的关税(远低于此前威胁的25%),同时日本承诺投资5500亿美元。更戏剧性的是,首相石破茂可能于8月底前辞职。这一系列政经变动竟意外成为日本股市的”助推器”——美银美林直言关税利好将提振日股,而政治更迭的影响竟被市场解读为”有限利好”。这场看似矛盾的资本盛宴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投资逻辑?

一、关税”减压阀”开启:日股迎来三重利好
- 汽车股率先受益
美银报告指出,汽车关税从25%降至15%,直接提升日系车在美价格竞争力。丰田、本田等车企此前因关税不确定性搁置的投资计划有望重启,出口成本下降将显著改善盈利预期。 - EPS预期”利空出尽”
数据显示,2026财年日股每股收益预测已从年初的8-9%增长大幅下调至1.6%。市场已提前消化关税冲击,随着15%税率落地,EPS有望触底反弹。更关键的是,日元若因大规模投资走弱,将进一步提升企业海外收益。 - 估值修复窗口打开
美银强调,历史上日本股市市盈率常在EPS见底前率先回升。当前12个月前瞻EPS滞后于美欧约3个月,随着关税不确定性消除,日股可能进入”戴维斯双击”阶段。
二、政治变局反成”利好催化剂”?市场逻辑解析
尽管石破茂可能辞职引发关注,但市场反应出人意料地平淡:
- 保守派上位:高市早苗等若接任,可能推迟加息、抑制财政扩张。虽短期利率或上升,但能避免政策激进摇摆,税收增长反而支撑股市。
- 温和派延续:岸田文雄等可能坚持”资产管理立国”,延续现有经济政策稳定性。
- 改革派上位:小泉进次郎若上台,或将加速监管放松,利好成长股。
“无论谁接任,市场更看重政策的连续性。”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指出,日本股市对政治风险的敏感度已显著降低。
三、板块轮动信号:周期股反转与金融股机遇
关税利好落地后,市场风格切换迹象明显:
- 周期股”困境反转”
汽车、机械等出口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工厂自动化、资本支出相关行业因外需预期改善成为资金新宠。 - 金融股估值修复
若加息预期重启,银行股将直接受益。但保守派执政可能延缓加息,需警惕政策不确定性。 - 内需消费股结构性机会
美国大米进口增加或压低食品价格,提振消费信心。零售、食品饮料等内需板块值得关注。
四、未来展望:日股能否开启”新牛市”?
短期看,关税利好与政治风险缓释为日股提供双重支撑。但长期挑战犹存:
- 美国因素:若特朗普政府进一步施压,关税优惠可能缩水。
- 日本内需:老龄化加剧、消费低迷仍是结构性难题。
- 全球竞争:半导体等关键领域需提升本土化率。
“15%关税是阶段性胜利,但日本企业需加快供应链重构。”野村证券报告称。
【结语】
日美关税协议的达成与政治更迭的叠加效应,正重塑日本股市的投资逻辑。对投资者而言,既要把握周期股反转机遇,也需警惕政策反复风险。这场政经博弈的最终赢家,或许是那些提前布局”关税避险+政治中性”策略的资金。随着EPS触底预期强化,日股能否复制2023年的牛市行情?答案或许藏在下一季度的企业财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