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博士携人脸机器人归国创业:让 “非主流” 机器人绽放光彩

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展台前,一台名为 “Emo” 的人脸机器人正与围观者进行眼神交流,其微妙的表情变化几乎与人类无异。而站在它身旁的,是其创造者 ——1997 年出生的哥大博士胡宇航。这位带着 “非主流” 机器人回国创业的青年科学家,正用一场场生动的人机互动,向世界展示着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全新可能。

胡宇航的 “非主流”,体现在他对机器人核心价值的独特理解上。与传统大厂聚焦机器人行走、抓取等运动功能不同,他带领的首形科技深耕 “Human-robot facial coexpression(人机面部协同表达)” 领域,将人脸作为机器人与人类交互的核心载体。“人脸是情绪与表达的聚焦点,也是最直接的连接方式。” 胡宇航解释道。他研发的人脸机器人不仅能模仿人类的喜怒哀乐,还能通过眼神、微表情与人类产生情感共鸣,相关研究已发表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等顶级期刊,并斩获今年 WAIC 青年优秀论文奖。

选择回国创业,对胡宇航而言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做机器人离不开硬件本体,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优势、成本控制能力和工程落地效率,都是国外难以比拟的。”2024 年 6 月,他在上海创立首形科技,短短一年间就完成两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招商局创投、深创投等知名机构。上海活跃的 AI 生态圈更让他坚定了选择:“这里的上下游企业、高校、初创公司高度集中,对技术驱动型公司来说,是最肥沃的土壤。”

在胡宇航看来,研究者、创业者与百万粉丝博主 “U 航” 这三个身份,实则相辅相成。读博期间,他与 “Emo” 对视的视频在网络走红,累计播放量达 1.5 亿次,让他收获了大批 “电子陪读” 和 “电子股东”。“网友的评论和建议,是我们产品迭代的重要灵感来源。” 这种公众参与的共创模式,让首形科技的研发始终贴近用户需求。如今,他仍坚持通过社交平台分享机器人进展,“研究是基础,产品是载体,自媒体是桥梁,三者共同推动机器人技术走向大众。”

尽管聚焦 “非主流” 领域,胡宇航的创业之路却得到了资本与市场的双重认可。首形科技成立至今,已完成天使轮和 Pre-A 轮融资,资金将用于超仿生角色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迭代。“很多投资人说我们在做‘终局的事情’,觉得太遥远。但我们要证明,机器人不只是硬件,融合 AI 灵魂后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他透露,团队正通过垂直场景应用积累数据,目标是构建可迁移、可共享的学习体系,为通用型机器人奠定基础。

在 WAIC 的舞台上,胡宇航清晰地感受到行业的加速变革。“去年能稳定展示的人形机器人屈指可数,很多还‘吊在架子上’;今年,越来越多机器人能稳定行走和交互。” 他认为,当前行业正处于爆发前夜,尚未形成标准化体系,这正是 “非主流” 玩家的机会。“我们希望探索人形机器人的新范式,让超仿生交互成为行业重要分支。”

从实验室的学术研究到市场上的产品落地,胡宇航带着他的人脸机器人,在主流赛道之外开辟出一条独特路径。当 “Emo” 的眼神与人类再次相遇,那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人机共生时代的温柔序曲。正如胡宇航所言:“机器人的终极价值,是成为连接人类情感的桥梁。”

哥大博士胡宇航带着专注于人机面部协同表达的人脸机器人回国创业,成立首形科技。其研发的机器人以人脸为交互核心,能与人类产生情感共鸣,相关研究获认可。回国创业得益于中国制造业优势及上海活跃的 AI 生态圈,公司成立一年完成两轮融资。胡宇航身兼研究者、创业者和博主身份,通过公众共创推动产品迭代。他认为当前行业处于爆发前夜,希望让非主流机器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探索人机共生的新可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