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百架无人机在城市上空有序穿梭,有的载人载物,有的巡检作业,有的为游客拍照——这不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云圣智能描绘的未来低空经济图景。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天津科技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正在重新定义工业无人机的应用边界。从”无人化”到”智能化”,云圣智能如何让无人机真正拥有”大脑”和”五官”?其创新的”机、网、云”一体化解决方案,又如何撬动千亿级低空经济市场?

一、从”无人化”到”智能化”:无人机的二次革命
“工业无人机1.0时代解决了’无人化’问题,而2.0时代则需要让无人机长出’大脑’和’五官’。”云圣智能联合创始人朱胜利如是说。这家企业自主研发的”圣”工业无人机,搭载四目鱼眼相机和全向避障感知系统,可自主调整飞行航向和高度,自动避障。更令人惊叹的是,无人机还能装备多种传感器:可见光吊舱如同”眼睛”捕捉图像,气体传感器如同”鼻子”感知气体数据,喊话器如同”嘴巴”实现交互。
在智慧城市治理场景中,这些”智能无人机”已展现出强大能力:施工现场自动识别工人是否佩戴头盔并取证拍照;交通事故现场快速预处理,通过喊话引导司机等待交警。朱胜利透露,云圣智能已构建”机、网、云”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基于端边云协同智能计算,打造各场景AI识别算法超市,大幅减轻云端数据处理压力。
二、创新基础设施:”宝莲灯”解决无人机”人”和”电”难题
让无人机真正实现”无人化”运营,基础设施是关键。云圣智能研发的”宝莲灯”全自动机场,形若莲花,不仅是无人机的”家”,更是其”能量补给站”。闭合状态下,宝莲灯外部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防护级别达IP55;内部配备温度调控装置,保障恶劣环境下正常作业。更关键的是,其采用RTK高精度定位技术,误差降至毫米级,实现无人机精准自动换电。
“中国能实现无人机自动换电池和传感器并大规模量产的企业不多,我们是其中之一。”朱胜利自豪地说。数据显示,每台宝莲灯配备4块电池,单块支持无人机飞行47分钟,换电流程仅需52秒。随着这一基础设施的广覆盖,无人机能够实现全天候、不间断、跨区域巡检。
三、商业落地:从电力巡检到城市治理的千亿市场
云圣智能的商业模式已得到市场验证。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两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即达去年全年水平。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新能源、消防应急、智慧城市等领域,电力巡检已覆盖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十余省份。
“我们’跟着国家方向走’。”朱胜利透露,”双碳”战略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来工业巡检需求,光伏面板故障检测就是典型案例。更广阔的市场正在打开:部分地方政府推进低空领域网格化部署,无人机赋能公路巡检、河道巡检、空中城管等城市精细化治理场景。
四、未来展望:”机器制造机器”战略加速产业落地
完成D轮5亿元融资后,云圣智能正加速推进”机器制造机器”战略,目标实现15分钟自动化制造一套无人机和全自动机场。同时布局”机器训练机器”的AI悟空大脑算力,提升算法迭代效率。
“我们希望用’七十二变’的无人机帮助人类做重复性和危险性工作。”朱胜利说。随着应用场景拓宽和政策红利兑现,这家天津企业正领跑低空经济新赛道。
三大核心发现
- 技术突破:云圣智能让工业无人机拥有”大脑”和”五官”,实现数据多维采集和智能化处理
- 基础设施创新:”宝莲灯”全自动机场解决无人机”人”和”电”难题,支撑全天候巡检
- 商业验证:产品已在多个领域规模化落地,2024年营收破两亿,2025年增速进一步加快
“从电力巡检到城市治理,云圣智能正在重新定义工业无人机的价值边界。”行业分析师指出,”其’机、网、云’一体化解决方案和基础设施创新,为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随着低空经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这家天津企业有望在千亿级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当无人机真正拥有”大脑”和”五官”,我们的城市也将迎来全新的智能治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