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新冠疫苗接种后死亡与注射关联”,这样一条看似出自权威杂志的研究结论,曾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让不少人对新冠疫苗心生恐惧,甚至有医疗圈人员也信以为真。然而,事实却给了这些信众一记响亮的耳光 —— 这项研究不仅存在严重缺陷,还已惨遭撤稿,其结论根本不可信。

这项引发争议的研究,最早并非发表在大家误以为的《柳叶刀》杂志上,其预印本仅在与《柳叶刀》有合作关系的社会科学研究网络(SSRN)上存在了 1 天就被删除,之后发表于《国际法医科学》(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但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撤稿的命运。
该研究的问题可谓一箩筐。从研究方法来看,作者并非对死亡人员进行尸检,而是收集了截至 2023 年 5 月 18 日所有公开发表的提及新冠疫苗的 326 个死亡病例的尸检和组织检验报告,采用所谓的 “医生主观判定法” 来分析病例是否与疫苗相关。简单说,就是 “我说你是打疫苗死的你就是打疫苗死的”,这种方法存在主观判断残留风险,且操作流程缺乏透明度和标准化,得出的结论自然难以让人信服。
在研究设计上,其存在严重的选择偏倚,只纳入了接种疫苗后死亡且进行尸检的病例,不能代表所有接种者。同时,研究缺乏对照组,没有与非接种者的死亡率或其他自然死亡率进行比较,根本无法确认接种疫苗后死亡率是否真的 “升高”,也就无从判定疫苗是否导致了患者死亡。更可笑的是,文中引用了多篇争议性较大甚至已被撤稿的研究作为支持,而且作者自己在讨论部分也明确表示:“本研究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存在系统回顾的固有局限,如发表偏倚、混杂因素等。” 这就好比写文章的目标是说疫苗会导致死亡,结果写到最后却承认确定不了,前后矛盾。
更值得警惕的是,该研究的作者团队问题不小。名单中多位作者过去就因传播新冠疫苗错误信息而遭到处罚。比如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哈维・里施,曾宣称 “超过一半的新冠确诊患者是接种过疫苗的” 等不实信息,还推广被证实无效的羟氯喹疗法;加拿大注册病理科医生罗杰・霍金森,因声称口罩、疫苗等措施无效,被认定为专业不当行为并受处分。此外,九位作者中有六位隶属于某个兜售宣称能 “预防疫苗伤害” 保健品的健康公司,存在明显的利益关联。
对于这篇文章,欧洲药品管理局指出其 “因方法学严重问题” 不可信,发布该文章的期刊也承认其 “违反了多项标准,包括引用来源不当、方法论设计不当、存在错误、陈述失实、结论缺乏事实依据以及未识别和引用反证”。
这场由一篇缺陷重重的论文引发的风波,再次提醒我们,面对各类与健康相关的信息,要保持理性和警惕,通过权威渠道了解真相,切勿被不实言论误导。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早已得到大量科学研究和实践的证实,我们应相信科学,对谣言坚决说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