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下半场:谁能冲破重围,实现价值跃迁?

当创新药行业从 “野蛮生长” 的上半场迈入 “精耕细作” 的下半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完成价值跃迁,成为每一家药企必须面对的课题。近期,创新药 “白马” 云顶新耀的一系列大动作,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样本 —— 从核心产品扩产到战略增资强化创新协同,这家企业正试图通过商业化、创新研发与全球化的三重布局,在行业转型期抢占先机。

在商业化层面,云顶新耀的核心产品耐赋康 ®(布地奈德肠溶胶囊)近期动作频频:8 月 4 日和 6 日,该产品先后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扩产,并在中国台湾地区获得完全批准。作为满足患者迫切临床需求的关键产品,耐赋康 ® 正处于高速放量阶段,此次产能释放和全区域获批,将加速其销量爬坡,为公司从 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向 biopharma(生物制药公司)转型奠定坚实的业绩基础。与此同时,公司筹备上市的维适平 ®(艾曲莫德)被业内视为 “下一个耐赋康 ®”,加上稳定放量的依嘉 ®,三大产品有望构成强有力的现金牛矩阵,为创新研发提供持续资金支持。

创新研发是药企价值跃迁的核心动力。云顶新耀并未满足于现有商业化成果,而是积极布局下一代肿瘤免疫疗法。公司的创新平台已涵盖基于 AI+mRNA 的肿瘤治疗性疫苗和 in vivo CAR-T 两条前沿技术路径,且均取得阶段性突破。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 EVM16 完成首例患者给药,初步结果显示良好的免疫原性和联合治疗潜力;通用型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 EVM14 实现中美双报,已在中美顶级医疗机构启动研究,其嘉善工厂也于 6 月产出首批 GMP 临床试验样品。此外,基于自主研发的靶向 LNP 系统的自体生成 CAR-T 项目,在动物模型中验证有效,预计下半年启动临床试验,进度处于全球第一梯队。这些前沿布局,为公司构建了长远的创新增长曲线。

全球化战略则是云顶新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步。8 月 1 日,公司宣布以 3090 万美元增资 I-Mab,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此次增资不仅让云顶新耀控股两款高潜力的新时代免疫疗法双抗产品,更借助 I-Mab 的海外资源,强化了 “创新 + 出海” 的协同效应。其中,Givastomig(Claudin 18.2 x 4-1BB 双特异性抗体)在一线胃癌治疗中展现出优异疗效,客观缓解率高达 71%,高剂量组达 83%,为 Claudin 18.2 低表达患者提供了新选择;Ragistomig(PD-L1 x 4-1BB 双特异性抗体)在末线实体瘤治疗中,单药客观缓解率达 26.9%,疾病控制率 69.2%,优于国际同类产品。这两款产品与云顶新耀的现有管线形成互补,有望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云顶新耀与 I-Mab 的合作形成了资源互补:前者在亚洲市场布局深厚,后者在美国临床开发能力突出,这种协同效应将助力双方在中美市场更高效地推动创新产品落地。多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的参与,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战略的价值。

创新药下半场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产品的比拼,而是商业化能力、创新研发实力与全球化布局的综合较量。云顶新耀通过 “现金牛产品提供支撑、前沿技术构建壁垒、全球化合作拓展空间” 的组合拳,展现了其实现价值跃迁的决心与路径。未来,能否在临床数据上持续突破、在商业化上高效落地、在全球化中抢占先机,将是云顶新耀乃至更多创新药企能否在行业下半场脱颖而出的关键。创新药的价值跃迁之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但那些提前布局、精准发力的企业,无疑已站在了更有利的位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