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28 岁的程序员小林还在电脑前敲代码,咖啡杯已经空了第三只。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全然没在意眼下那圈越来越深的黑影 —— 这在他看来,只是 “加班勋章”。直到某天早上,他发现眼皮肿得像桃子,尿量也比平时少了一半,去医院检查才得知:长期熬夜让他的肾功能亮起了红灯。

在这个 “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 的时代,熬夜伤肝、伤眼已成共识,但它对肾脏的隐形伤害,却常常被忽视。央视新闻最新提醒:肾脏的 “求救信号” 往往很隐蔽,等出现明显疼痛时,可能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为什么熬夜会成为肾脏的 “隐形杀手”?
肾脏就像人体的 “净化工厂”,每天要过滤约 180 升血液,相当于 90 瓶大瓶装矿泉水。它的工作节奏严格遵循生物钟 —— 夜间本应是休息和自我修复的时间,就像工厂的设备需要停机保养一样。
但熬夜会彻底打乱这个节奏。当人彻夜不眠时,血压会升高、心率会加快,肾脏的血管会因此收缩,血液灌注量减少,就像给 “净化工厂” 断了部分水源,过滤效率大打折扣。同时,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紊乱,会导致肾脏长期处于 “超负荷运转” 状态。
一项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研究显示,每天睡眠时间不足 6 小时的人,肾功能下降速度比正常睡眠者快 30%;而睡眠时间超过 9 小时的人,肾脏负担也会增加。这意味着,无论睡得太少还是太多,都可能给肾脏带来伤害。
身体出现这 3 种表现,可能是肾在 “求救”
肾脏是个 “沉默的器官”,内部没有痛觉神经,即使受损也很少喊 “疼”。但它会通过这些信号发出警告:
水肿:从眼皮到双脚的 “积水警报”
熬夜后第二天早上,很多人会发现眼皮浮肿,这可能是肾脏发出的第一个信号。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专家解释,肾炎性水肿会先出现在眼睑等组织疏松的部位,然后逐渐蔓延至全身,属于 “下行性水肿”;而肾病性水肿则从足部开始,慢慢向上发展。如果水肿持续不消退,或按压皮肤后出现凹陷久久不恢复,一定要及时就医。
黑眼圈:不只是 “没睡好” 那么简单
偶尔熬夜出现的黑眼圈,休息几天就能消退,但长期熬夜导致的黑眼圈,可能是肾虚的表现。中医认为,熬夜会 “伤精耗血”,损伤肾阴,除了眼周黯黑,还可能伴有夜间盗汗、腰酸腰痛、口干耳鸣等症状。这种 “色素型黑眼圈” 往往颜色较深,还可能伴随眼袋,和单纯的 “血管型黑眼圈” 截然不同。
尿量异常:夜尿多是重要预警
健康成年人夜间通常排尿 0-1 次,尿量不超过 500 毫升。如果连续多天夜尿次数超过 2 次,或尿量明显增多,就要警惕肾脏问题了。熬夜会影响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就像 “净化工厂” 的阀门失灵,无法有效回收水分,导致夜间尿量增多。如果同时出现尿液泡沫增多、颜色变深等情况,更要及时检查。
不得不熬夜时,这样做能减少肾损伤
虽然最好的办法是不熬夜,但总有不得不 “开夜车” 的情况。医生推荐了 3 个科学补救方法,帮肾脏 “减负”:
补觉要 “精准”,别盲目睡
熬夜后别硬撑,哪怕睡不着也要躺在床上休息,因为躺卧时身体代谢会减缓,能减少肾脏负担。洗个热水澡可以缓解疲劳,帮助快速进入深睡眠。如果没时间补觉,午觉一定要睡,哪怕只有 20 分钟也能让肾脏得到短暂修复。但要注意,补觉不能 “暴饮暴食”,白天睡太久反而会打乱生物钟,得不偿失。
饮食清淡,给肾脏 “放个假”
熬夜后的早餐要侧重营养,多吃富含 B 族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比如低脂牛奶泡麦片、蔬菜沙拉、鸡蛋等,少吃高糖、高盐、油炸食品。夜间工作时如果饿了,可吃点清淡的粥或蔬菜,别用烧烤、火锅 “犒劳自己”—— 高盐高脂食物会让肾脏代谢负担骤增,就像给疲惫的 “工厂” 突然加任务。
适度运动,激活肾脏活力
补觉后精力允许的话,可做些舒缓运动。上班时每隔半小时起身活动一下,踮踮脚、做几个深蹲,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肾脏排毒。八段锦中的 “两手攀足固肾腰” 一式特别适合,通过拉伸腰部和腿部,能改善肾脏周围的气血运行。但要注意,熬夜后别做剧烈运动,否则会让身体更疲惫。
肾脏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就像磨损的零件很难恢复如初。与其熬夜后想方设法补救,不如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记住,肾脏的健康就藏在每一个早睡的夜晚里,别等它 “罢工” 了才追悔莫及。毕竟,身体这座 “大厦”,需要每一个器官都正常运转,而肾脏,就是不可或缺的 “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