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坐不住、脾气急?警惕多动症,专家来支招!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常常为孩子的行为问题而头疼不已。“孩子为什么上课总坐不住,小动作不断?”“写作业就像打仗一样,拖拖拉拉,一点耐心都没有!”“脾气一点就着,稍有不如意就大发雷霆!”很多家长简单地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懒散的表现,然而,这些现象很可能预示着孩子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患有此病的孩子往往有着独特的神经运行规则。北京安定医院儿科的徐高阳专家形象地将孩子的大脑比喻成红绿灯,而这些孩子大脑中的“红绿灯”运行可能与正常孩子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找到适合他们的“交通管理指南”。

多动症的孩子在行为表现上往往较为突出。在课堂上,他们很难长时间保持安静,坐不住,常常会不自觉地扭动身体、摆弄文具,甚至离开座位。写作业时,也是拖拖拉拉,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被周围的琐事吸引,导致作业完成效率低下,质量也难以保证。在与他人相处时,他们的脾气可能比较急躁,一点小事就可能引发他们的怒火,缺乏耐心和情绪管理能力。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呢?徐高阳专家指出,多动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行为表现、发育情况、家庭环境等多个因素。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在学习、社交、生活等多个方面都出现了明显的困难,并且这些行为持续时间较长,就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诊断。

对于确诊为多动症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在治疗方面,通常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等。药物治疗可以帮助孩子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改善注意力和行为控制能力。心理治疗则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法。行为干预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行为规则和奖励机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除了专业的治疗,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孩子。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因素。其次,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孩子过度疲劳。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和社交活动,帮助他们释放过剩的精力,提高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多动症并不可怕,只要家长和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大多数孩子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改善和发展。让我们一起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