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寒武纪股价超越茅台、“易中天” 组合一年暴涨 3 倍,A 股新生代投资人将 “老登” 的标签贴在坚守白酒、家电的价值派身上 —— 他们被描绘成证券营业厅里盯着绿盘叹气的老者,穿着旧 Polo 衫,手里攥着十年未换的消费股持仓。但鲜少有人知道,这些被嘲笑 “躲牛市” 的 “老登”,正用穿越周期的投资逻辑,书写着另一种财富故事:十年前在 2015 年泡沫中重仓白酒的投资者,如今不仅靠分红收回本金,股价还翻了十倍;而当年追捧 “互联网 +” 概念的人,多数被暴风科技、乐视网的退市潮埋在历史里。

2025 年的 A 股市场,正上演着极致的风格分化。一边是 AI 算力赛道的狂欢,“纪连海” 组合的工业富联市值突破万亿,新易盛年内涨幅超 329%,日均成交额超三万亿的市场里,资金疯狂涌入科技股;另一边是消费赛道的冷清,贵州茅台年内下跌 3.16%,海天味业、云南白药等绩优股即便上半年净利润两位数增长,股价仍趴在地板上。“买白酒的老登” 成了嘲讽用语,年轻投资者质疑:“都 AI 时代了,还抱着酒瓶不放?”
但 “老登” 们的坚守并非固执。以秦朔朋友圈一位资深投资者为例,他 2015 年买入白酒股时,正是 “创神板要涨到 20000 点” 的狂热期。当时 “一带一路” 龙头神车市值超波音、空客,改个 P2P 名字的亏损企业能连续涨停,而他看中的白酒股市盈率仅 10-20 倍,毛利率超 70%,每年 4% 的股息率堪比债券。“就算股价不涨,十年分红也能回本”,他的逻辑简单却硬核。后续剧情如他所料:2015 年泡沫破灭后,多数概念股市值归零,而白酒股十年涨十倍,分红覆盖本金。2021 年白酒被捧为 “YYDS” 时他减持,2025 年估值回到低位又重新加仓,“市场情绪会变,但企业盈利的本质不会变”。
这些 “老登” 并非拒绝科技红利,而是选择更理性的参与方式。他们不追 A 股 60 倍市盈率的 AI 股,转而布局港股的腾讯、阿里 —— 前者市盈率 26 倍,后者 21 倍,今年以来分别上涨 58%、119%,且阿里云算力、达摩院大模型均处于行业前列。更早在十多年前,他们就通过纳斯达克市场布局 “MAGA 俱乐部”,如今收益已达十倍。“我们不反对科技,反对的是用‘国运’包装的概念炒作”,一位 “老登” 投资者直言。就像查理芒格投资比亚迪、阿里巴巴的逻辑:2008 年以 8 港元买入比亚迪 H 股,2021 年阿里低谷时越跌越买,最终收获数十倍回报,核心是 “投资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而非故事”。
当下市场流行的 “以实充虚” 论,也被 “老登” 们嗤之以鼻。所谓 “通过并购充实泡沫”,不过是上世纪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的翻版 ——2000 年科技公司天价并购的资产,最终大多折价甩卖。他们更看重现金流和护城河:白酒股 4.2% 的平均股息率,长江电力在科创 50 指数回撤 20% 时仅跌 5%,这些 “压舱石” 资产在市场动荡时的稳定性,是高估值科技股无法比拟的。正如一位投资者所说:“树不会长到天上去,但茅台的护城河能挡得住周期的风雨。”
新闻总结
2025 年 A 股市场科技股与消费股的极端分化,催生了 “老登” 与 “小登” 的投资代际之争。被嘲讽为 “老登” 的价值派投资者,坚守消费赛道,以低估值、高股息、强护城河为核心逻辑,不仅在 2015 年泡沫中全身而退,还收获十年十倍收益。他们并非拒绝科技机遇,而是选择港股、美股等更具性价比的市场布局优质科技企业,如芒格投资比亚迪、阿里的案例所示,坚持 “投资企业而非概念”。面对 AI 赛道的狂欢,“老登” 们的自我修养,本质是穿越市场周期的理性 —— 不被短期情绪裹挟,以长期视角寻找真正创造价值的企业,这种投资哲学,或许正是当下狂热市场中最稀缺的清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