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 20 年的加巴喷丁,竟与痴呆症风险增加有关?研究结果引关注

在全球被广泛使用 20 余年的神经止痛药物加巴喷丁,最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7 月 10 日,发表在 BMJ 子刊《RAPM》上的一项研究指出,长期使用加巴喷丁可能与痴呆症和认知障碍风险增加相关。这项来自美国 68 家医疗机构联合数据库的 10 年随访研究,纳入了超过 140 万例慢性疼痛患者,其结果打破了人们对这款 “安全止痛药” 的固有印象。

加巴喷丁自 1993 年被 FDA 批准用于癫痫治疗后,逐渐扩展到慢性神经性疼痛、糖尿病神经病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多种适应症。在应对阿片危机时,它因 “成瘾风险低、安全性高” 被视为理想的替代药,受到临床的广泛青睐。然而,近年来关于其是否影响中枢认知功能的讨论不断升温,虽有零星研究指出它可能导致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但由于样本小、时间短,结论存在分歧。而此次研究首次以超大样本、长时间随访和严格匹配的方法,系统性评估了加巴喷丁与认知退化的潜在关系,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研究筛选出 26416 例加巴喷丁使用者与同等数量的未使用者,对比 10 年内他们患痴呆症或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情况,得出了令人警惕的结果。加巴喷丁使用者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约 29%,发生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更是上升了 85%,且这一关联在排除年龄、共病、其他药物使用等常见混杂变量后,仍具有高度统计学显著性。更让人意外的是,认知风险的升高并非只出现在老年人群中,在中青年人群中反而更为明显。在 18-64 岁人群里,加巴喷丁使用者发生痴呆和 MCI 的风险分别是对照组的 2.1 倍和 2.5 倍,50-64 岁成为高发的 “认知风险窗口期”,而 18-34 岁人群因样本量较小,暂未观察到明确风险。同时,研究还发现加巴喷丁处方次数与痴呆风险呈 “剂量 – 效应关系”,使用 12 次以上的患者,痴呆发生率比使用 3-11 次者高出 40%,MCI 风险增加幅度接近 65%。

关于加巴喷丁影响认知的潜在机制,研究者结合既有文献提出了几种可能:一是抑制中枢钙通道,影响神经递质平衡;二是激活小胶质细胞,引发神经炎症反应;三是抑制神经可塑性与新神经元生成,损害学习记忆功能;四是改变脑内 GABA 浓度分布,扰乱抑制 – 兴奋信号调节。此外,它与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时,还可能加重镇静与意识障碍,增加急诊和住院风险。

不过,大家也不必过度恐慌。目前加巴喷丁尚未被列为痴呆高危药物,也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其直接 “致痴呆”。但这项研究已为临床实践敲响警钟:应避免长期、无评估的持续开药,尽量控制总处方次数和周期;对中青年慢性疼痛患者,要密切关注其认知变化;若长期服用过程中出现健忘、反应变慢、专注困难等表现,需及时反馈医生。

总之,加巴喷丁与痴呆症、认知障碍风险增加的关联被揭示,为临床用药提供了重要参考。在使用这款药物时,需更加谨慎,权衡其疗效与潜在风险,以保障患者的健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