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的 “学坏” 发生在初中三年?学霸变混混,关键在这几点

“妈,我今天不想去学校了。” 曾经的小学霸升入初二后,只因晚自习刷题被同学嘲讽 “装学霸”,课本还被故意撞掉,就变得颓废厌学。这并非个例,有观点认为,90% 的孩子 “学坏” 都发生在初中三年,原本优秀的学霸,可能在短短几年内沦为众人眼中的 “混混”。这看似惊人的转变背后,藏着初中阶段独有的成长挑战。

初中之所以成为孩子 “学坏” 的高危期,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努力可耻” 的错误思潮容易蔓延。初中生三观尚未稳固,又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让他们渴望标新立异。在摇号入学导致班级学生层次混杂的情况下,“我们不学凭什么你要学” 的声音可能占据上风。优秀的孩子可能因成绩进步遭到非议排挤,为了 “合群”,他们会伪装自己:明明想学习却说 “没复习”,明明不喜欢打游戏却熬夜陪伴,逐渐在错误的群体氛围中迷失。

其二,“毒友谊” 的影响远超想象。青春期孩子对同伴认可的需求强烈,同伴的影响力甚至比父母高出 10 倍。青少年犯罪研究数据显示,73.9% 的团伙作案案件中,孩子是受 “朋友” 拉拢。一句 “你怎么这都不敢”,就可能让孩子为了证明自己而做出危险举动,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三,情绪冲动难以把控。初中阶段孩子的大脑前额叶尚未发育完善,判断力较弱,情绪如同疾风暴雨,容易被鼓动,做事不顾后果。逃课、抽烟、打架、早恋等行为,往往在情绪上头时发生,家长想拦都拦不住。

面对初中这 “半幼稚半成熟” 的关键三年,家长需帮孩子守住三条底线。首先是净化圈子。若能择校,优先选择学风良好的学校;若只能摇号,初一开学第一个月就帮孩子筛选朋友。可通过在家长群分享教育文章,甄别重视教育的家庭;组织住得近的家庭组成学习小组,用物理距离隔绝劣质社交,告诉孩子 “想成为前 1%,就别混在 99% 里装亲民”。

其次是筑牢家庭后援。尽管同伴影响大,但家长十几年的教育基础仍在,要保持与孩子的积极沟通。青春期孩子愿意向家长倾诉,家长就仍有影响力。每天多陪孩子聊聊天,哪怕是废话,也能维系亲密关系,让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愿意求助家庭。

最后是做好青春启蒙。孩子人手一部手机,若家长不主动教育,他们可能从网上获取错误信息。及时解答孩子关于青春期的疑问,利用首因效应,让正确的知识先入为主,避免孩子被错误认知带偏。

初中三年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长不能掉以轻心。守住这三条底线,帮助孩子避开 “学坏” 的陷阱,才能让他们在青春期稳步前行,不辜负曾经的优秀,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