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中国,正经历着 “千古未有之大变局”。这段波谲云诡的岁月,曾长期在影视荧幕上处于 “失语” 状态。直到《天行健》与《人生若如初见》的相继登场,才如同一束光,穿透历史的迷雾,照亮了那段尘封的往事。然而,这两部以晚清为背景的剧作,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正剧,而是带着 “历史传奇剧” 的标签,在人物塑造与叙事模式上大胆创新,在观众心中掀起波澜。


两部剧作在诸多方面形成了奇妙的对照。在叙事结构上,《天行健》以因杀人引发的寻宝为主线,将革命活动置于后景,采用侧写的方式展现晚清社会;《人生若如初见》则正面讲述历史事件,以群像叙事再现复杂的晚清政治与社会风貌 。人物设置上,它们都打破常规,选择非传统正面人物作为男主。《天行健》里的穆青,从被视为 “朝廷鹰犬” 的清宗室子弟转变为革命者;《人生若如初见》中的梁乡,作为多尔衮后裔,至死效忠清廷,坚决反对革命。不同的人物设定,也造就了两部剧截然不同的命运:《天行健》虽热度平平,口碑却节节攀升,豆瓣评分从开播时的 8.1 分一路涨至 8.8 分;《人生若如初见》则命运坎坷,经历下架修改后重新上线,目前豆瓣评分为 7.3 分。
男主塑造上,《人生若如初见》的梁乡在人物逻辑上存在明显缺陷。以剪辫子情节为例,因在东京受辱而剪辫,这本应是其思想转变的重要契机,可梁乡的立场却始终未变,导致这一情节的叙事功能模糊,人物坚持立场的动机单薄,引发观众质疑。反观《天行健》的王家洛,他作为县衙捕快,个性执拗,对清朝愚忠,在武昌起义成功后仍拒绝革命者招揽,最终自刎坠海。他的 “愚忠” 并非源于利益,而是一种非理性的偏执,这种偏执让他成为历史剧中少见的落后却悲壮的小人物,赢得观众的理解与尊重。
在浪漫叙事方面,两部剧对传统 “革命 + 恋爱” 模式实现了突破。《人生若如初见》中 “红白 CP” 的感情,揭开了革命浪漫主义背后的残酷。吴天白用革命光环吸引菽红,却在生活与革命中展现出复杂的一面,而菽红最终也清醒地认识到他的本质。杨凯之与李珠姬的恋情,则展现了革命与爱情理念的冲突。《天行健》中,穆青将对乌兰珊的情感与追求自由平等相联结,肯定了个体情感作为革命动机的合理性,唤起观众朴素而真挚的感动。
从曾经辉煌的《雍正王朝》《大明王朝 1566》,到如今的《天行健》《人生若如初见》,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变革。尽管传统历史剧逐渐式微,但《觉醒年代》的火爆证明观众对历史故事、精神召唤的需求从未消失。这些新剧作探索出的讲述历史的新方式、新可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给予更多耐心,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未来,为观众呈现更多精彩的历史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