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光环!第 78 届戛纳如何用 “去中心化” 掀起影坛风暴

当伊朗导演贾法・帕纳西从朱丽叶・比诺什手中接过金棕榈奖杯的那一刻,第 78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舞台不仅见证了一位传奇导演的诞生,更掀开了一场影坛革命的序幕。没有流量明星的霸屏造势,不见大制作的强势碾压,从主竞赛单元到边缘平行单元,佳作如繁星般在各个角落闪耀,这场电影节用 “去中心化” 的姿态,重新定义了艺术电影的价值与魅力。

本届戛纳主竞赛单元堪称 “神仙打架”,22 部入围影片部部风格鲜明、极具作者性。斩获金棕榈的《普通事故》仅耗资 100 万欧元,却凭借对伊朗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精妙的观点交锋,让低成本电影在艺术殿堂绽放光芒;评委会大奖得主《情感价值》在约阿希姆・提尔的执导下,借父女关系的细腻刻画,融入伯格曼与哈内克的艺术基因,引发观众对孤独与救赎的深思。而最大赢家《密探》更是凭借三项大奖,以 160 分钟的复杂叙事和对悬疑类型的大胆革新,成为年度最值得期待的作品之一。

令人惊喜的是,本届戛纳彻底打破 “主竞赛至上” 的传统格局。“一种关注” 单元不再是主竞赛的 “候补席”,20 部作品品质惊艳,葡萄牙导演佩德罗・皮诺的《笑刃荒途》以 211 分钟的荒诞叙事和半纪实拍摄手法,展现出不输主竞赛获奖片的实力;斯嘉丽・约翰逊执导的《了不起的埃莉诺》,用动人笔触讲述老奶奶的故事,证明演员转型导演同样能交出高分答卷。

平行单元更是成为本届电影节的宝藏之地。“导演双周” 单元汇聚了那达夫・拉皮德极具冲击力的反战新作《是的》、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细腻的家庭创伤之作《镜的第三乐章》;“影评人周” 单元中,邹时擎首作《左撇子女孩》和纪录片《近乡记》以独特视角直击人心;就连往年低调的 ACID 单元也凭借开幕片《奇遇》,用平凡旅行故事包裹先锋观念,惊艳全场。

从主竞赛到平行单元,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优秀作品发声的舞台,没有绝对的中心,只有百花齐放的精彩。当小成本电影与大制作同台竞技,当新人导演与老牌大师共享荣光,第 78 届戛纳用 “去中心化” 的大胆尝试,证明电影艺术的魅力从不取决于光环与流量,而在于创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表达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这场影坛盛宴,不仅为全球影迷带来一场视觉与思想的狂欢,更点燃了电影行业多元发展的新希望,让人们看到艺术电影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