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2025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 ——“苏超” 的战鼓敲响,13 座城市的绿茵场瞬间化作沸腾的海洋。场均破万、多地超 2 万人的观赛热潮,让足球的魅力席卷江苏大地。球员们在赛场上风驰电掣、奋力拼抢的身影,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足球梦,不少人摩拳擦掌,迫不及待要踏上球场一展身手。然而,在你系紧鞋带、冲向绿茵场之前,有一份关乎健康的 “安全指南” 必须提前查收 —— 足球虽热血,但运动损伤的 “暗礁” 也潜藏其中!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治疗师万里发出郑重警示:足球堪称运动损伤的 “高发地带”。专业球员因长期高强度训练,身体劳损不断累积;业余爱好者在激烈的拼抢中,或是肌肉疲劳时,同样容易遭遇伤痛的 “突袭”。别心存侥幸,认为伤痛离自己很远,掌握运动损伤知识,才是畅享足球乐趣的 “通行证”。
在足球运动的 “伤痛清单” 里,有三大常见损伤需格外警惕。足踝扭伤首当其冲,球员在快速变向、急停转身的瞬间,脚踝关节超出正常活动范围,韧带被过度牵拉,便会引发扭伤;大小腿肌肉拉伤也频繁 “登场”,全力冲刺射门、突然加速时,肌肉快速收缩或过度拉长,一旦承受不住压力,就会出现拉伤;膝关节损伤更是不容忽视,踢边路加速带球传中时,支撑腿的半月板极易受损;胸部停球、头球跳起落地时,膝关节处于过伸、外翻状态,前交叉韧带也可能因受力不当而受伤。这些场景,在球场上并不陌生。
倘若不幸在球场上受伤,该如何 “自救”?万里主任治疗师分享的专业 “急救宝典”——“PRICE 原则” 与 “POLICE 原则”,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急性损伤发生后,首先要遵循 “PRICE 原则”,迅速对受伤部位进行保护,避免二次伤害;让受伤部位充分休息,减少活动;用冰敷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使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控制出血;将受伤肢体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对于足踝损伤,“POLICE 原则” 中的 “最优负荷” 替代绝对休息,意味着在保护受伤部位的同时,可进行适当的低强度活动,帮助恢复。
具体处理时,冷喷剂、弹力绷带、弹性动能贴、冷敷袋都是 “急救利器”。损伤急性期,在距离患部 20 厘米左右,用冷喷剂进行 3 – 5 次冷喷,可收敛血管;弹力绷带能有效消除肿胀;有受伤史的运动员,使用弹性动能贴可起到保护和减压作用;受伤后即刻用冷敷袋对患处冷敷 10 – 15 分钟,也能缓解症状。
但受伤后,有些 “误区” 千万不能踩!受伤 48 小时内热敷,如同 “火上浇油”,会加剧出血与肿胀;随意按揉受伤部位,可能导致损伤加重;冷敷时间过长,反而会使血管扩张,影响恢复。若出现严重损伤,或肿胀疼痛持续不缓解甚至加剧,务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检查与治疗。
苏超赛场上的激情与热血令人心潮澎湃,而对每一位足球爱好者来说,做好运动损伤防护,才是延续这份热爱的根本。记住这些知识,下一次踏上绿茵场,愿你既能尽情释放足球热情,又能远离伤痛困扰,在球场上肆意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