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夏天,江苏的体育赛事苏超成为了全民瞩目的焦点。赛场内外,江苏各地以轻松诙谐的方式互动玩梗,成功借赛事实现了城市的火爆营销。然而,在赛场之外的江苏白酒市场,却上演了一场令人咋舌的营销闹剧,主角正是江苏白酒界的两大巨头 —— 今世缘与洋河。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更暴露出了今世缘在营销和发展中的诸多短板,给整个白酒行业敲响了警钟。

近期,今世缘经销商团队的朋友圈中突然密集出现了几张别具深意的营销海报。其中一张海报宣称:“3 年?5 年 10 年?原浆、真年份?无论年份多少,好喝才是王道”;另一张则写道:“只和兄弟喝?只和家人喝?好酒不仅请兄弟,好酒大家一起喝。” 这些海报看似无厘头,却巧妙地剑指洋河。原来,今年 6 月,洋河推出高线光瓶酒,凭借 “真年份、真老酒” 的核心卖点,以及联手京东打造的 “兄弟情” 营销策略,在市场上掀起了一阵热潮。据洋河官方透露,该高线光瓶酒线上预售首日便秒罄,48 小时销售破万瓶,线下同样 “到货即爆单”。
今世缘此番营销举动,看似是一次巧妙的借势营销,实则是自曝短板。在白酒行业,产能和储酒能力,尤其是老酒储量,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一瓶白酒中,老酒的占比和年份长短,往往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品质。今世缘试图通过这种 “反智营销”,打破消费者对年份酒的传统认知,本质上是在掩盖自身产能和老酒储量不足的现实。
从历史渊源来看,今世缘由江苏名酒 “三沟一河” 中的高沟演变而来,而洋河与双沟共同构成了如今的洋河股份。曾经,高沟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困境,陷入半停产状态,后经当地介入才得以复产。此后,今世缘在发展过程中,几乎全方位对标洋河。抓住 2016 年以来的白酒行业发展契机,今世缘在区域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2023 年营收成功突破百亿。但不可忽视的是,与洋河股份相比,今世缘在规模上仍存在巨大差距。
在江苏省内市场,洋河和今世缘无疑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然而,洋河早已实现全国化布局,省外市场占比超过 5 成;今世缘则主要依赖江苏省内市场,超 9 成收入来源于此,仍属于区域酒企。当洋河完成全国布局,重新聚焦省内市场时,今世缘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指出,今世缘当前的策略如同 “短跑” 冲刺省内市场份额,但自身在治理、产能、品类等方面的短板,极有可能让这种短期的速度策略反噬品牌。
面对外界的质疑,今世缘方面回应称,这组海报并非官方发布,且相关图片难以溯源,无法确定是否为内部人员制作。但无论如何,这一事件已经对今世缘的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竞争激烈的白酒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本应基于产品品质、品牌建设和渠道布局等方面。当下,酒类市场已步入存量竞争阶段,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和性价比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更应凭借优质的产品和真诚的沟通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例如,多年前青花郎酒通过 “赤水河畔,两大酱香白酒之一” 的广告语,巧妙地借助茅台的品牌影响力提升自身价值,成为白酒行业营销的经典案例。
在中国主流白酒产区,酒企之间更多呈现出竞合关系。以贵州白酒行业为例,自 2018 年起,每年定期举办圆桌会议,形成了良好的行业沟通机制。在行业龙头的带领下,贵州白酒企业实现了协调发展,共同推动了行业整体规模的提升。近年来,贵州白酒企业更是抱团出海,积极向海外推广酱酒文化,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四川白酒行业同样如此,不仅整合头部酒企打造川酒品牌,还通过评选和培育 “十朵小金花”,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均衡、稳定发展。
当前,中国白酒行业正处于新一轮深度调整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各企业更应聚焦核心竞争力,用高品质产品留住消费者。今世缘此次的 “阴阳式” 营销,无疑给行业开了一个不好的头。白酒企业只有坚守品质,以诚信和创新赢得市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