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时隔数年再度逼近3600点,融资余额创下年内新高,市场情绪沸腾。投资者既兴奋于”年内行情可高看一眼”的乐观预期,又担忧”暴涨后是否迎来暴跌”。这轮行情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牛市起点?复盘A股2000年以来的四轮牛市,或许能找到答案。

一、四轮牛市启示录:从”绝望中诞生”到”疯狂中消亡”
华夏基金最新研报系统梳理了A股2000年以来的四轮大牛市(2005-2007年、2008-2009年、2012-2015年、2019-2021年),发现每轮牛市都遵循”孕育准备期→全面爆发期→泡沫疯狂期”的三阶段规律:
- 孕育准备期(指数震荡修复)
- 宏观经济仍在寻底,但政策利好频出
- 市场风险偏好缓慢修复,呈现”进二退一”走势
- 典型案例: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后的震荡筑底
- 全面爆发期(戴维斯双击)
- 企业盈利触底回升+估值提升
- 市场涨幅最大阶段,赚钱效应最强
- 典型案例:2007年上证指数单月暴涨20%
- 泡沫疯狂期(散户加速进场)
- 盈利增速放缓但资金持续涌入
- 市盈率走向”市梦率”,最终泡沫破裂
- 典型案例:2015年场外配资推动的杠杆牛市
二、牛市启动密码:政策催化+流动性宽松
研报指出,四轮牛市的共同特征是:
- 起点特征:估值历史低位、破净股占比超10%、股债性价比极端化
- 催化事件:
- 融资政策(如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
- 资本市场政策(如2014年”新国九条”)
- 宏观调控(如2008年”四万亿”刺激计划)
- 宏观环境:经济预期向好或流动性宽松至少满足其一
“2013-2015年牛市就是典型例子——经济下行但流动性宽松+互联网+浪潮,照样走出大行情。”华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强调。
三、板块轮动密码:时代的核心资产
复盘显示,每轮牛市领涨行业都与时代背景高度契合:
牛市周期 | 领涨行业 | 时代背景 |
---|---|---|
2005-2007 | 有色、地产 | 工业制造时代+城镇化 |
2008-2009 | 有色、煤炭 | 四万亿基建刺激 |
2012-2015 | TMT | 智能制造崛起 |
2019-2021 | 白酒、新能源 | 消费升级+碳中和 |
“当前‘国家安全’、新质生产力、高端制造或是主线。”报告指出,这与二十大后的产业转型方向高度一致。
四、当前行情研判:三重信号需关注
结合历史规律,报告提示当前需观察:
- 政策信号:资本市场改革(如T+0试点)、产业扶持政策落地情况
- 资金信号:融资余额增速是否持续、外资流向
- 经济信号:7月PMI数据、社融增速
“现在处于孕育准备期向全面爆发期过渡的阶段。”分析师坦言,”但需警惕‘快牛’变‘疯牛’后的急跌风险。”
牛市生存指南
-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人性永不变,警惕”三阶段”末期的疯狂
- 时代红利是关键:押注与国家安全、高端制造相关的核心资产
- 配置比预测更重要:采用”哑铃策略”——一端进攻(科技/券商)、一端防御(高股息蓝筹)
“牛市多急跌,熊市多长阳。”报告最后提醒,”3600点不是终点,但可能是分化起点。”